《寄万先辈》
时间: 2025-01-17 08:36: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万先辈
归从衡岳此身清,
老校群书眼倍明。
白屋有田供伏腊,
青云无梦到公卿。
频挑野菜招僧至,
少著深衣入郭行。
早岁自嗟行役远,
失将诗律问先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归隐于衡岳山后的清静生活。他的心灵和身体都感到舒畅,因而在阅读书籍时眼光更加明亮。虽然在简陋的屋舍和田地里过着节俭的日子,但他并不羡慕高官厚禄的生活。作者常常去野外采野菜招待来访的僧人,身着简单的深衣在城中闲逛。年轻时他曾因远行而感叹,失去了向老师请教诗词规律的机会。
注释
- 衡岳:指衡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常被视为隐士修道的理想之地。
- 老校:指老旧的书籍,这里引申为博学的象征。
- 白屋:形容简陋的居所。
- 伏腊:指冬季的腊月,强调节俭的生活方式。
- 公卿:指高官和贵族。
- 深衣:古代士人所穿的服装,象征着文人身份。
- 问先生:指向老师请教,表达对知识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清壹是宋代的佛教僧人,诗人。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具有浓厚的抒情和哲理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归隐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世俗功名的超脱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作者通过描绘简朴的日常生活,反映出他对高官厚禄的无欲无求。
诗歌鉴赏
《寄万先辈》是一首充满淡雅情怀的诗。诗人通过衡岳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诗中描绘的清静生活,不仅是对物质的淡泊,更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头两句,诗人以“归从衡岳”自述归隐,展现了清心寡欲的生活状态,“老校群书”则体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白屋有田”与“青云无梦”的对比,表达了虽然生活简朴,但内心并不向往权贵的生活。这种对比加强了诗人对高官的无欲无求,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后四句则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细节,采摘野菜招待僧人,身着深衣入城,展现了他闲适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的朴实。最后两句,诗人感叹自己年轻时行役的远离,让人感到一种对知识渴望的遗憾,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个人成长的反思。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朴素的意象,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归从衡岳此身清:表达诗人归隐后,身心感到清净。
- 老校群书眼倍明:在阅读古籍时,眼睛愈加明亮,表明知识的积累使他更能看清人生。
- 白屋有田供伏腊:在简陋的居所和田地里,过着朴素的生活。
- 青云无梦到公卿:心中不曾梦想到高官厚禄,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漠。
- 频挑野菜招僧至:时常采摘野菜以招待来访的僧人,展现了朴素的待客之道。
- 少著深衣入郭行:身着简单的深衣,在城中行走,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早岁自嗟行役远:年轻时因远行而自感遗憾,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失将诗律问先生:得不到向老师请教诗词规律的机会,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求。
修辞手法
- 对比:将简朴的生活和高官的奢华对比,突出诗人对物质的超脱。
- 象征:用“白屋”和“青云”象征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差异。
- 排比:通过“频挑野菜招僧至,少著深衣入郭行”展示诗人的日常生活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和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衡岳:象征隐逸和自然的清静。
- 白屋:象征简朴生活。
- 青云: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度。
- 野菜:象征自然与生活的朴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归隐的地方是哪里?
A. 泰山
B. 衡岳
C. 华山
D. 嵩山 -
诗中提到诗人对高官厚禄的态度是?
A. 渴望
B. 无欲无求
C. 嫉妒
D. 追求 -
“白屋有田”中的“白屋”指的是什么?
A. 奢华的房屋
B. 简陋的居所
C. 书房
D. 茶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 - 陶渊明: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静夜思》 - 李白:反映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寄万先辈》与《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但《寄万先辈》更强调对知识的渴求,而《归园田居》则更多描绘田园生活的安逸。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