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 其六 虞翻》

时间: 2025-01-04 09:05:21

孝廉已称帝,宾佐尽封侯。

不道投荒客,交州白了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孝廉已称帝,宾佐尽封侯。不道投荒客,交州白了头。

白话文翻译:

翻译:孝廉已经被称作了皇帝,宾客和辅佐的人都被封为侯爵。却不想那些投身荒野的客人,已在交州老去白头。

注释:

  • 孝廉:古代对有孝道和廉洁品德之人的称呼,常用于指称有才能的人。
  • 宾佐:宾客和助手,指帮助皇帝治理国家的人。
  • 封侯:封为侯爵,古代的贵族称号。
  • 投荒客:投身于荒野的人,通常指那些离开家乡、投身边远地区的游子或商人。
  • 交州:古代地名,今越南南部,指的是一个曾经的行政区域。
  • 白了头:形容年纪大了,头发变白。

典故解析:

  • 孝廉称帝:指古代对有德行的人的认可,进一步说明官场的关系和权力结构。
  • 宾佐尽封侯: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中权力分配的不均,以及对于功勋的奖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天池,宋代诗人,善于写作,尤其以诗词闻名,风格豪放,常对社会现实表达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之际,诗人通过对比统治者与普通人的生活,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孝廉”与“投荒客”的境况,展现了社会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开头两句以“孝廉已称帝”引入,引发读者对权力与地位的思考。诗中描绘的“宾佐尽封侯”,表明了权力者对于功臣的奖赏,而对于那些被遗忘的普通人则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尤其最后一句“交州白了头”,更是将焦点转向那些在荒野中奋斗、失去青春的群体,唤起人们对社会底层人们命运的关注。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带有一种无奈与悲凉,诗人对社会的不公感到失望,同时也对人生的无常有了深刻的体会。诗中所体现的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激发了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孝廉已称帝:开篇直接点明权力中心,代表社会的荣耀与地位。
  2. 宾佐尽封侯:进一步揭示了权力与利益的关系,展示了对功绩的认可。
  3. 不道投荒客:转折,开始提及那些被社会遗忘的人的悲惨命运。
  4. 交州白了头:结尾以直白的方式传达出荒野中人们的辛酸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将有权有势的统治者与被遗忘的庶民进行鲜明对比,增强主题的突出。
  • 叠字:通过重复“白了头”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悲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社会的不平等,传达对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遗忘的普通人的关怀,表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孝廉:象征着德行与荣耀,代表了社会的理想。
  • 宾佐:象征着权力的核心,展现了权力的运作机制。
  • 荒客:象征着被社会遗忘的个体,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 交州:作为地名,增强了诗歌的地域感与历史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孝廉”指的是哪类人? A) 有德行的人
    B) 贫穷的人
    C) 外地人
    答案:A

  2. 诗中提到“投荒客”是指: A) 拥有权力的人
    B) 离开家乡的人
    C) 富裕的人
    答案:B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悲凉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的《杂咏一百首 其六》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通过对比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来反映社会现状,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对被遗忘者的同情,而杜甫则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家国情怀的深切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刘克庄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