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由月湖出大江顺风抵瓜州宿》
时间: 2025-01-04 11:25: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由月湖出大江顺风抵瓜州宿
作者: 孙衣言 〔清代〕
枯芦鸣萧萧,布帆使其半。
腾波渺长空,激箭失近岸。
焦山金碧城,回首犹照烂。
云表妙高台,楼观屹霄汉。
南徐树若浮,北固青欲断。
恋奇目无留,回睇神屡眩。
渺焉千里轻,安得凌汗漫。
落帆向渡头,镫火瓜洲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沿着大江顺风而行,驶出月湖的情景。枯萎的芦苇发出沙沙的声音,船上的帆只利用了一半。波涛翻腾,仿佛与广阔的天空相接,激流失去了对岸的方向。回头望焦山,金碧辉煌的城池依然在阳光下闪耀。云表上高台巍峨,楼阁直入云霄。南边的树林在水面上仿佛漂浮,北岸的青山似乎要断裂。对着美景却无法停留,回头看的时候眼神常常恍惚。遥远的千里路途轻松自在,怎能不在这无边的汗水中飞翔?最后,帆落在渡头,烛火映照着瓜洲的夜宴。
注释:
- 枯芦:指干枯的芦苇,形象地表现出秋冬季节的萧瑟。
- 布帆:指船帆,诗中用来描绘航行的场景。
- 腾波:腾起的波涛,表现出江水的涌动。
- 焦山金碧城:焦山是地名,金碧辉煌的城池则是形容其壮丽。
- 云表妙高台:云端上的高台,意象高远。
- 恋奇目无留:留恋美景却无法停留,表现出诗人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衣言,清代诗人,生于文人荟萃的时代,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江南水乡之旅,诗人顺风行船,领略沿途风光,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感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水为背景,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开篇的“枯芦鸣萧萧”,通过枯萎的芦苇声,营造出一种秋冬的萧瑟氛围,带有淡淡的忧伤。而“布帆使其半”,则描绘了帆船在江上行驶的情景,透露出一种悠闲的惬意。
接下来的描写中,“腾波渺长空,激箭失近岸”展现出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此时,诗人回首望去,焦山的金碧辉煌城池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迷人,展现了大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美。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极具层次感,南徐的树木浮现在水面,北固的青山宛如要断裂,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恋奇目无留,回睇神屡眩”,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留恋以及无法停留的惆怅。最终,“落帆向渡头,镫火瓜洲宴”则为整首诗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描绘了旅途的终点和人间的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枯芦鸣萧萧:描绘秋冬的环境,传达孤寂感。
- 布帆使其半:表现出航行的状态,轻松自如。
- 腾波渺长空:波涛与天空相连,展现自然的壮美。
- 激箭失近岸:水流湍急,失去对岸的方向感。
- 焦山金碧城:回首望去,城市的美景依然在眼前。
- 云表妙高台:高台在云端,意象高远。
- 南徐树若浮:南边的树林仿佛漂浮在水面。
- 北固青欲断:北岸的青山似乎要断裂,形成强烈对比。
- 恋奇目无留:对美景的留恋,却无法停留。
- 回睇神屡眩:回头时眼神恍惚,表现内心的迷惘。
- 渺焉千里轻:千里之路显得轻松自在。
- 安得凌汗漫:渴望在大自然中自由飞翔。
- 落帆向渡头:帆船靠岸,行程的结束。
- 镫火瓜洲宴:在瓜洲的夜宴,点燃了温馨的灯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南徐树若浮”,将树比作浮在水面。
- 拟人:如“回睇神屡眩”,赋予回头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南徐树若浮,北固青欲断”,展示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慨,通过优美的意象,表达了人对美的追求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枯芦:象征孤独和萧瑟。
- 帆船:代表自由和旅行。
- 焦山金碧城:人文历史的象征,传达美好回忆。
- 高台:象征着理想和追求。
- 树林:自然的庇护,象征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枯芦鸣萧萧”表现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热闹的春天
- B. 萧瑟的秋冬
- C. 繁花似锦的夏日
-
“腾波渺长空”中的“腾波”指的是什么?
- A. 轻风
- B. 波涛
- C. 陆地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瓜洲宴”指的是什么?
- A. 快乐的聚会
- B. 休息的地方
- C. 船上的晚餐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描写夜晚的江水与孤独感。
- 《早发白帝城》 李白:表达旅途中的心情与自然景观。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李白与《晚由月湖出大江顺风抵瓜州宿》均以夜晚为背景,前者着重表达思乡之情,后者则描绘旅途的惬意和对自然的欣赏。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精选》
- 《古诗词基础知识》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