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时间: 2025-01-14 10:06:59

二月烟花奈客行,小红桥外雨初晴。

最怜明远伤时后,犹有隋家水调声。

六代山河残雪尽,早春城郭绿杨生。

千秋呜咽邗沟水,入世樊川别有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月烟花奈客行,小红桥外雨初晴。
最怜明远伤时后,犹有隋家水调声。
六代山河残雪尽,早春城郭绿杨生。
千秋呜咽邗沟水,入世樊川别有情。

白话文翻译:

在二月的烟花中,旅人如何行走呢?小红桥外,雨刚刚停歇。最令人心痛的是明远在那伤感的时光过后,依旧能听见隋朝的水调歌声。六代的山河在残雪中消融,早春的城郭中绿杨新生。千秋的邗沟水呜咽着,流入世间的樊川,别有一番情感。

注释:

  • 二月烟花:指的是二月的春天,烟花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 奈客行:意为“让旅人如何行”,表达一种无奈的心情。
  • 小红桥:指的是扬州的一座著名桥梁。
  • 水调声:指的是古代诗词中常提到的音乐,特别是水调歌声。
  • 六代: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六个朝代,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邗沟:古运河的一部分,象征着历史的流淌。

典故解析:

  • 隋家水调声:隋朝著名的音乐,反映了古代文化的繁荣。
  • 樊川:古代的一个地名,象征着人们对过往的思念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衣言是清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康熙年间。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关注自然与人文景观,代表了清代诗词的一个重要流派。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在游览扬州时,受到美丽风景和悠久文化的启发,写下了这首充满情感的诗作。

诗歌鉴赏:

《扬州》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和历史的沧桑感。开头以“二月烟花奈客行”引入,展现了春天的氛围和旅人的孤独。小红桥外的“雨初晴”,既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期待与无奈。诗中“最怜明远伤时后”,传达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惆怅,表现出对明远的深切关怀。接着提到隋家水调声,唤起了对古代文化的感慨,彰显了历史的深厚。

后两联则以“六代山河残雪尽,早春城郭绿杨生”描绘了扬州春天的生机与历史的沉淀,展现了一个繁荣的城市景象。同时,“千秋呜咽邗沟水,入世樊川别有情”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流露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渗透着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过往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二月烟花奈客行:春天的烟花盛景中,旅人感到无奈。
  2. 小红桥外雨初晴:小红桥外的雨刚刚停,景色显得清新。
  3. 最怜明远伤时后:最让人怜惜的是明远对时光的伤感。
  4. 犹有隋家水调声:即使如此,仍能听见隋朝的歌声。
  5. 六代山河残雪尽:历史的沉淀中,山河的雪已融化。
  6. 早春城郭绿杨生:早春的城市中,绿杨重新生长。
  7. 千秋呜咽邗沟水:千年的邗沟水在呜咽流淌。
  8. 入世樊川别有情:流入世间的樊川,情感更加深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二月烟花”与“小红桥外”,形成视觉的对比。
  • 用典:提及“隋家水调声”,引导读者思索历史。
  • 意象:通过“绿杨”“邗沟水”等意象,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扬州的春天与历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情感深沉而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小红桥:代表着扬州的地理特征与人文情怀。
  • 水调声:古代音乐的象征,传达了文化的传承与怀念。
  • 残雪:象征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流逝。
  • 绿杨:生机与希望的象征,代表春天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小红桥”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旅人的孤独
    C. 历史文化
    D. 人生无奈

  2. “犹有隋家水调声”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古代文化的怀念
    B. 对现实的不满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爱情的思考

  3. 诗中的“千秋呜咽邗沟水”意在表达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历史的悠久与沧桑
    C. 友情的真挚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扬州》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历史的思考,但前者更偏重于自然之美,而后者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孙衣言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扬州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