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策杖凌晨出,携筐薄暮归。
未知故山荔,何似首阳薇。
白话文翻译:
我在清晨拄着拐杖出门,傍晚时分提着筐子回来。
我不知道故乡的荔枝,和这里的首阳山的薇菜相比如何。
注释:
字词注释:
- 策杖:拄着的棍杖,表示年纪较大,行动不便。
- 凌晨: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 携筐:携带着筐子,筐子通常用来装东西。
- 薄暮:傍晚,黄昏时分。
- 未知:不知道,未曾了解。
- 故山:故乡的山,指作者的出生地。
- 荔:荔枝,一种热带水果。
- 首阳薇:首阳山的薇菜,指一种野菜或香草。
典故解析:
- 首阳山:出自《史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常被描绘为风景秀丽之地,常与隐士生活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千里亭,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刘克庄在动荡的社会中,常常寄情于自然,借此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通过对荔枝和薇菜的对比,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歌鉴赏:
《采荔子十绝》虽短小,却蕴含深刻的情感与哲思。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出行的画面,诗人早起采摘荔枝,透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然而,在傍晚归来之际,诗人手提筐子,疲惫的身影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发读者对“未知”的沉思。诗人并不知道故乡的荔枝长得如何,这种对故土的陌生感,正是离别后心中惆怅的体现。与“首阳薇”的对比,既是对故乡的追忆,也是对当前生活的反思。荔枝与薇菜的差异,象征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无常与变化。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故乡的眷恋,展现了宋代诗人的人文关怀与自然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策杖凌晨出:诗人拄着拐杖,在清晨时分出门,表现出他的年迈以及晨起的勤劳。
- 携筐薄暮归:傍晚时分,提着筐子回家,显示出他一天的辛劳与收获。
- 未知故山荔:对故乡荔枝的未知,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 何似首阳薇:对比首阳山的薇菜,暗示出对故乡特产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比:将故乡的荔枝与首阳山的薇菜相对比,体现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现状的反思。
- 拟人:通过“未知”,赋予荔枝以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深刻联系,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象征新生与希望。
- 筐:承载着辛勤劳动的成果。
- 荔枝:象征故乡的美好与甜蜜。
- 薇菜:代表着自然的简单与平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是在什么时间出门?
- A. 晚上
- B. 清晨
- C. 中午
-
诗中提到的“故山荔”指的是:
- A. 诗人的故乡水果
- B. 首阳山的特产
- C. 诗人家乡的花
-
诗人用什么携带荔枝?
- A. 口袋
- B. 装在筐子里
- C. 背包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对自然与故乡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山水田园的恬静与哲思。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眷恋,但刘克庄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而陶渊明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