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咏九首》

时间: 2025-01-06 04:52:18

二月忽已破,一春强半过。

提壶工唤客,布谷巧当歌。

得酒先愁尽,惜花翻恨多。

逢辰不为乐,明日复如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月忽已破,一春强半过。
提壶工唤客,布谷巧当歌。
得酒先愁尽,惜花翻恨多。
逢辰不为乐,明日复如何。

白话文翻译:

二月已经悄然过去,春天已过了一半。
提壶的工匠在呼唤客人,布谷鸟在巧妙地唱歌。
喝了酒后愁苦暂时消散,但惜花的心情却更多了。
遇到这样的时辰并不能让我快乐,明天又该如何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破”:指时间的过去,转折。
  • “提壶工”:指的是酒水的供应者。
  • “布谷”:一种鸟类,春天时常鸣叫,象征春天的到来。
  • “惜花”:对花的珍惜与怜惜,常带有对春光流逝的惋惜。
  • “逢辰”:遇到时辰,指的是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 “布谷鸟”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以及自然生活的乐趣。
  • “惜花”则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感怀,表达对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短暂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咏春诗闻名,其作品往往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日,正值花开时节,诗人借春日的景象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欢乐与愁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但又充满感伤的春天。前两句交代了时间的流逝,二月已过,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似乎在提醒人们春光易逝。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提壶工和布谷鸟,展现了春日的热闹气氛,但也暗含了一种生活的平淡与无奈。诗人在酒中寻求解愁,却因对花的惜别而生出更多的惆怅。最后两句“逢辰不为乐,明日复如何”,道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令人深思。整首诗情感细腻,既有春日的活力,也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二月忽已破”:时间悄然过去,强调春天的短暂。
  2. “一春强半过”:春天已经过了一半,进一步加深时间流逝的感受。
  3. “提壶工唤客”:描绘了春日聚会的场景,生活仍在继续。
  4. “布谷巧当歌”:春天的布谷鸟声,增添了生机和乐趣。
  5. “得酒先愁尽”:借酒消愁,表现出对生活的放纵和无奈。
  6. “惜花翻恨多”: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生出更多的惋惜。
  7. “逢辰不为乐”:即便在美好的时光中,内心依然感到不快乐。
  8. “明日复如何”:对未来的疑虑和无奈,带有一种不确定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布谷巧当歌”,将鸟拟人化,增添生动性。
  • 对仗:前后句之间有一定的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探讨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愁苦以及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难免体会到的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日: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但也暗含着短暂。
  • 提壶工:代表人们在春日欢聚的愉快生活。
  • 布谷鸟:象征春天的声音与生机,但也勾起对春光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鸟是什么?

    • A. 燕子
    • B. 布谷鸟
    • C. 麻雀
    • D. 喜鹊
  2.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 A. 快乐
    • B. 无奈
    • C. 忧伤
    • D. indifferent
  3. “逢辰不为乐”的意思是:

    • A. 在快乐的时光中
    • B. 在不快乐的时光中
    • C. 在快乐和不快乐中
    • D. 无法理解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李弥逊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杜甫则是在国家动荡中表达对春天的感怀,二者都体现了春天这一主题下的不同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李弥逊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