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郎中弟见寄》

时间: 2025-01-06 04:30:52

筠溪岸上千竿竹,梦想犹疑玉笋班。

只欠吾家小居士,杖藜风雨亦来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郎中弟见寄
作者:李弥逊

筠溪岸上千竿竹,
梦想犹疑玉笋班。
只欠吾家小居士,
杖藜风雨亦来还。

白话文翻译

在筠溪的岸边有千竿竹子,
我心中梦想犹如玉笋般摇曳。
只缺少我家那位小居士,
即使风雨交加,他也会拄着拐杖回到这里。

注释

  • 筠溪:指一种竹子,生长在溪边,象征清雅和高洁。
  • 千竿竹:形容竹子数量众多,意在表现自然环境的优美。
  • 梦想:这里指心中理想或想象的事物。
  • 玉笋:比喻竹笋的洁白与美丽。
  • 小居士:指生活简朴的文人或隐士,特指诗人心中理想的朋友。
  • 杖藜:用来拄的拐杖,象征着老年或风雨中的坚持与不屈。

典故解析

“杖藜”常用来形容隐士或志向高远的文人,表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古时隐士常在自然中修身养性,诗中通过对理想朋友的描绘,反映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隐士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弥逊与友人郎中弟的书信往来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次韵郎中弟见寄》是一首以自然为背景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用“筠溪岸上千竿竹”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图景,竹子不仅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也营造出诗人心中那份静谧和高远的情怀。接着,诗人通过“梦想犹疑玉笋班”表达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与渴望,犹如竹笋般清新而脆弱,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中诸多不确定的思考。

“只欠吾家小居士”一句,诗人提到的“小居士”不仅是对友人的称呼,更代表了理想与追求的化身,说明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最后一句“杖藜风雨亦来还”则透出一种坚定的信念,无论风雨如何变幻,真正的朋友和理想生活都将始终如一,矢志不渝。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交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筠溪岸上千竿竹:描绘了自然的美丽,竹子的数量众多,显得生机勃勃。
    • 梦想犹疑玉笋班: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渴望,犹如脆弱的竹笋般美好但又不确定。
    • 只欠吾家小居士:提到理想中的朋友,强调对友谊的重视。
    • 杖藜风雨亦来还:强调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理想和友谊也不会动摇。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笋比作梦想,生动形象。
    • 对仗:前后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竹子情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人际关系的和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 竹子: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
  • 小居士:代表志同道合的朋友,象征理想生活。
  • 杖藜:象征着坚持与不屈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筠溪”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竹子
    B. 一种花
    C. 一种树
    D. 一种草

  2. “小居士”在诗中代表什么?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敌人
    C. 诗人的老师
    D. 诗人的家人

  3. “杖藜”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富贵
    B. 坚持与不屈
    C. 轻松与自由
    D. 怯懦与退缩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弥逊的《次韵郎中弟见寄》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李弥逊更多地关注于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独立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