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佛教子岭》

时间: 2025-01-06 05:11:09

冈回岭转翠相重,觅语酬山未了工。

却恐前一是摩诘,此身今落花图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佛教子岭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冈回岭转翠相重,
觅语酬山未了工。
却恐前一是摩诘,
此身今落花图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山岭的重叠和青翠,诗人在追寻与山的对话,却发现自己尚未完成的事情。诗人担心自己前面所看到的景象是隐喻的摩诘山,自己此刻就像是一幅落花的画卷,感受到一种无奈和惆怅。

注释:

  • :山冈,指小山或丘陵。
  • 翠相重:形容山的青翠重叠,表现出层峦叠嶂的景象。
  • 觅语:寻找交流之语,意指与自然或山的对话。
  • 摩诘:指王维,诗人,善于描写山水,常以山水寄托情感。
  • 落花图中:形容自身如同一幅描绘落花的画作,寓意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字德润,号子未知,生于宋朝,因其诗作多描写山水风景而为人所知。他在诗歌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过佛教子岭》创作于诗人游历山水之间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在佛教文化影响下,诗人可能在此时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山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向往。开头的“冈回岭转翠相重”展现出层峦叠嶂的美丽景色,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觅语酬山”,在寻求与山的交流时,折射出一种对内心情感的探寻。接下来的“却恐前一是摩诘”,则显露出一种自我怀疑和对比,暗示了对王维的仰慕与不安。最后两句将诗人的感受凝聚在“此身今落花图中”,抒发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无奈,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幅被时间定格的画卷。

整首诗在意象上极具层次,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深层的情感共鸣,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诗人用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冈回岭转翠相重:描绘山的层次与色彩,表达出自然之美。
  2. 觅语酬山未了工:寻求与山的对话,表现出内心的探索与思考。
  3. 却恐前一是摩诘:表达对王维的敬仰,同时流露出自我怀疑。
  4. 此身今落花图中:将自身比作落花的画卷,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落花,表达生命的无常。
  • 对仗:山与水的对比,营造出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短暂的感悟,表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自我的反思。

意象分析:

  • 冈与岭:象征自然的层次感,表达出一种高远和深邃的意境。
  • :代表生机与希望,展现自然的美丽。
  • 落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唤起人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冈回岭转翠相重”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 A. 海洋
    • B. 山岭
    • C. 草原
  2. “此身今落花图中”中“落花”象征什么?

    • A. 丰收
    • B. 短暂的生命
    • C. 美好的爱情
  3. 诗人对王维的态度是?

    • A. 尊敬与仰慕
    • B. 嫉妒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李弥逊的《过佛教子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水的美景,但李弥逊更多地体现了自我反思的情感,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弥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