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宜城修水渠记後奉呈朱寺丞》

时间: 2025-01-14 03:30:23

因民之利无难为,使民以说民忘疲。

乐哉朱君鄣灵堤,导鄢及蛮兴众陂。

古渠废久人莫知,朱君三月而复之。

沃土如膏瘠土肥,百里岁岁无凶菑。

鄢蛮之水流不止,襄人思君无时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宜城修水渠记后奉呈朱寺丞》
作者:欧阳修

因民之利无难为,使民以说民忘疲。
乐哉朱君鄣灵堤,导鄢及蛮兴众陂。
古渠废久人莫知,朱君三月而复之。
沃土如膏瘠土肥,百里岁岁无凶菑。
鄢蛮之水流不止,襄人思君无时已。

白话文翻译

因为为民众的利益而做的事情,都是不难的,让民众在欢声笑语中忘却疲惫。
朱君修建的灵堤真是快乐啊,导引着鄢水和蛮地的水流兴起了众多的水田。
古老的渠道废弃已久,没人知道,而朱君仅用三个月就恢复了它。
沃土如油,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百里之间年年无灾荒。
鄢水和蛮水不断流淌,襄阳的人们时时刻刻都在思念你。

注释

字词注释

  • 因民之利:为了人民的利益。
  • 鄣灵堤:指朱君修建的堤坝。
  • 导鄢及蛮:引导鄢水和蛮地的水流。
  • 古渠:指古老的水渠。
  • 凶菑:指灾荒。
  • 襄人:指襄阳的人们。

典故解析

  • 朱君:指朱寺丞,是当时修水渠的负责人。
  • 古渠废久:反映了古代水利设施的失修现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其诗词风格多样,融合了豪放与细腻的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欧阳修担任地方官期间,目的是记录和赞美朱寺丞修复水渠的功绩,反映了当时地方治理与民生的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水渠修复为题材,展现了民生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诗中,欧阳修强调了为民服务的精神,认为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做任何事情都是容易的。他借助对朱君修堤的赞美,表达了对地方官员勤政为民的钦佩。诗中描绘的水渠复修,带来了丰饶的土地,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与责任感。

在语言上,诗人使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沃土如膏”,将土地的肥沃形象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此外,诗中也通过对比,展现了古渠废弃与修复后的鲜明对比,强调了水利工程对民生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情感上也充满了温情,最后一句“襄人思君无时已”更是体现了民众对朱君的深情厚谊,诗人在这里引入了人情味,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水渠的赞美,更是对为民服务者的真情歌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因民之利无难为:为人民的利益而做的事是没有难度的。
  2. 使民以说民忘疲:让人民在欢声笑语中忘却疲惫。
  3. 乐哉朱君鄣灵堤:朱君修建的堤坝实在令人快乐。
  4. 导鄢及蛮兴众陂:引导鄢水和蛮地的水流兴起了众多的水田。
  5. 古渠废久人莫知:古老的水渠已经废弃很久,没人知道。
  6. 朱君三月而复之:朱君仅用三个月就将其恢复。
  7. 沃土如膏瘠土肥:肥沃的土地如油,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
  8. 百里岁岁无凶菑:百里之间年年无灾荒。
  9. 鄢蛮之水流不止:鄢水和蛮水不断流淌。
  10. 襄人思君无时已:襄阳的人们时时刻刻都在思念你。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沃土如膏”,形象地描绘出土地的肥沃。
  • 对仗:如“古渠废久”和“朱君三月而复之”,对比鲜明,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主要表达了对地方官员为民服务精神的赞美,强调水利工程对农业及民生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与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渠:象征着民生与生计的保障。
  • 沃土:代表富饶的土地,象征繁荣与幸福。
  • 朱君:象征着为民服务的官员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朱君修复水渠用了多长时间?
    A. 一个月
    B. 三个月
    C. 六个月

  2. 诗中提到的“沃土如膏”主要比喻什么?
    A. 水源充足
    B. 土地肥沃
    C. 农作物丰收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水利工程的赞美
    B. 对朱君的思念
    C. 对民众的关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欧阳修的《书宜城修水渠记后奉呈朱寺丞》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欧阳修更注重民生,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和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欧阳修诗文集》
  • 《中国古代水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