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微之林亭》

时间: 2025-01-01 13:22:37

为有檀栾占雒阳,忆归杖策此徜徉。

观鱼得意还知乐,入鸟忘机肯乱行。

未敢许君轻去国,不应如我漫为郎。

中园日涉非无趣,保此千锺慰北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微之林亭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为有檀栾占雒阳,
忆归杖策此徜徉。
观鱼得意还知乐,
入鸟忘机肯乱行。
未敢许君轻去国,
不应如我漫为郎。
中园日涉非无趣,
保此千锺慰北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雒阳的林亭中,因檀栾而生的归乡情怀。提到在这里悠闲地散步,回忆归家时的情景。看着水中的鱼,心中欢喜,享受这份乐趣;听着鸟儿的鸣叫,忘记了烦恼,不再忙碌。作者不敢轻易地告别故国,也不愿意像其他人那样漫无目的地游荡。虽然在这个园子中游玩并不无趣,但他却希望能够带着千瓶美酒,来安慰自己在北方的心情。

注释:

  • 檀栾:一种树木,常用于制作家具,文中指代风景。
  • 雒阳:古地名,指今河南省洛阳市。
  • 杖策:杖指拐杖,策指手杖,散步时所用的工具。
  • 观鱼得意:看鱼游动心中感到快乐。
  • 入鸟忘机:听鸟鸣而忘却世俗的烦恼。
  • 轻去国:轻易地离开故乡。
  • 漫为郎:随意游荡,像个游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倡导变法,以改革措施而闻名。他的诗文风格多样,常常融入政治与社会思考。

创作背景:

《和微之林亭》写于宋代,正值王安石政治生涯的重要时期,他在变法中遭遇挫折,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鉴赏:

《和微之林亭》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思乡情怀的诗。诗中描绘了雒阳的美丽景色,檀栾树下的恬静生活,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王安石通过“观鱼得意”和“入鸟忘机”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乐趣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限于眼前的美景,更是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前四句的意象生动,展现了作者在林亭中悠然自得的情景。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他感受到了快乐,仿佛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故国的思考,王安石表明自己不愿轻易离开故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珍视和对游子的反思。

最后两句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尽管游玩无趣,但他仍希望通过这些“小确幸”来慰藉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整首诗在乐观与忧愁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展示了王安石作为诗人的深邃思想和丰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为有檀栾占雒阳:因檀栾树而生出对雒阳的思念。
  2. 忆归杖策此徜徉:回忆归乡的感觉,在此地悠闲地漫步。
  3. 观鱼得意还知乐:看着水中的鱼,心中感到快乐。
  4. 入鸟忘机肯乱行:听鸟儿鸣叫,忘却世俗烦恼,不再忙碌。
  5. 未敢许君轻去国:不敢轻言离开故土。
  6. 不应如我漫为郎:不想像其他人那样随意游荡。
  7. 中园日涉非无趣:在园中游玩也是有趣的。
  8. 保此千锺慰北堂:希望带着千瓶美酒,慰藉北方的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观鱼得意”和“入鸟忘机”,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拟人:用“得意”和“忘机”赋予鱼与鸟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展开,表现了作者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的反思与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檀栾:象征着美好与宁静的环境。
  • :象征快乐与自由。
  • :象征无拘无束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檀栾”主要指什么?

    • A. 一种树木
    • B. 一种花
    • C. 一种建筑
  2. “观鱼得意”中的“得意”是什么意思?

    • A. 高兴
    • B. 幸福
    • C. 自得其乐
  3. 作者对故乡的态度是?

    • A. 忘记
    • B. 珍视
    • C. 轻视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和微之林亭》和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然而,王安石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描绘与思乡之情,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体独立与对饮酒的洒脱态度。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