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关雎后之淑,棫朴王之明。
兔罝尚好德,况乃公与卿。
所以彼行苇,敦然遂其生。
谁能弦且歌,为我发古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提到了关雎的后代是多么的温文尔雅,棫朴树下的王子是多么的聪明。即使兔子陷阱仍然能够保留美德,何况是你和我这样的人呢?因此,河边的芦苇自然会茁壮成长。谁能够为我弹奏古老的乐曲,唤起往日的回声呢?
注释:
- 关雎:古代诗歌《关雎》中的一部分,象征美好的爱情和温柔的性情。
- 棫朴:指的是一种木材,象征坚韧和正直。
- 兔罝:兔子陷阱,暗指能够保持德行的隐喻。
- 彼行苇:指的是河边的芦苇,象征自然的生长和生命力。
- 弦且歌:指弹奏乐器并歌唱,表达内心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关雎”出自《诗经》,与美好的爱情相关,强调了自然与人性之间的和谐。棫朴的隐喻则引申为人应具备的品质,兔罝则提醒人们即使在隐秘的环境中也要保持德行。诗中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美德的推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推动的“变法”运动对宋朝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安石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哲理和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杂咏八首》是王安石在政治生涯中所作,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和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思考。在这个时期,王安石面临着政治上的挑战与改革的压力,他通过诗歌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德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性美德的结合,展现了王安石对道德与自然的思考。开篇以“关雎后之淑”引入,强调了温文尔雅的品德,接着用“兔罝尚好德”表达即使是简单的事物也应保持道德的光辉。整首诗气氛柔和,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品的期许。通过“彼行苇”的意象,诗人传达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表明道德的存在与自然的和谐。最后一句“谁能弦且歌,为我发古声”更是引人深思,诗人希望能有同道之士,共同吟唱古老的美德,唤起人们对于传统价值的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关雎后之淑:提到古代诗中的美德,强调温柔与善良。
- 棫朴王之明:比喻聪明与正直,使用自然中的象征。
- 兔罝尚好德:虽是简单事物,仍能彰显美德,暗示人应保持道德。
- 况乃公与卿:强调与自己相同的高洁人品。
- 所以彼行苇:自然茂盛的原因在于道德的滋养。
- 敦然遂其生:表示生长的自然与和谐。
- 谁能弦且歌:希望有人能为自己弹奏乐曲。
- 为我发古声:渴望重拾古代美德的回响。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关雎”“棫朴”等自然意象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性品德结合。
- 对仗:诗中上下句之间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探讨道德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应恪守美德,同时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古典美德的珍视。
意象分析:
- 关雎:象征温柔与爱情,传达美好的情感。
- 棫朴:象征正直与坚韧,代表人应具备的品质。
- 兔罝:隐喻德行的保持与坚守。
- 苇:象征生命力的延续及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关雎后之淑”中的“关雎”指什么? a) 一种鸟
b) 古诗
c) 地名 -
诗中提到的“兔罝”象征什么? a) 自然美
b) 美德
c) 繁荣 -
“谁能弦且歌”为诗人表达了什么心情? a) 喜悦
b) 期望
c) 悲伤
答案:
- b) 古诗
- b) 美德
- b) 期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杂咏八首》与李白的《静夜思》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但王安石更侧重于道德与社会的关系,而李白则关注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