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叔孙通》

时间: 2025-01-01 14:09:23

马上功成不喜文,叔孙绵蕝共经论。

诸君可笑贪君赐,便许当时作圣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嘲叔孙通
王安石

马上功成不喜文,
叔孙绵蕝共经论。
诸君可笑贪君赐,
便许当时作圣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那些只追求功名而不重视学问的人们的讽刺。诗中提到的叔孙通是一个历史人物,他以精通经文而著称,但诗人却认为他只会空谈理论,而不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最后,诗人用“便许当时作圣人”来讽刺那些贪图恩赐、只想得到名声的人。

注释:

  • 叔孙通:春秋时期的学者,以《春秋》闻名。
  • 绵蕝:指精深的学问与论述。
  • 诸君可笑:对他人贪图恩赐的嘲讽。
  • 当时作圣人:用来讽刺那些只追求表面荣誉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推行新法,致力于改革。他的作品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见长,风格豪放。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的政治生涯中,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中学术与功名的关系的思考,抨击那些只追求名利的人。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嘲叔孙通》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诗的开头“马上功成不喜文”直接指出了社会上那些急于求成、忽视文化与学术的人。王安石用“马上功成”来比喻那些希望在短时间内取得功名的人,这种急躁的态度与真正的学问和品德相悖。接着提到的“叔孙绵蕝共经论”,则是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强调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性。诗中进一步指出,社会上许多人只贪图恩赐,这种态度让人不禁发笑。最后一句“便许当时作圣人”则是对那些假借名声、实则无知者的嘲讽。整首诗通过讽刺的手法,深入探讨了文化与功名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改革家的深刻思考与批判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马上功成不喜文:形容那些急于获得功名而不重视文化知识的人。
  2. 叔孙绵蕝共经论:提到叔孙通,他以学识渊博著称,但王安石认为他只是空谈。
  3. 诸君可笑贪君赐:对那些贪图权贵恩赐的人进行讥讽。
  4. 便许当时作圣人:嘲笑那些只追名逐利的人,称其为“圣人”。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马上功成”比喻急功近利的人。
  • 讽刺:通过对叔孙通的提及,暗讽那些只会空谈的人。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批判只追求表面功名,而忽视内在学问的人,强调真正的学问应当深刻而非肤浅。

意象分析:

  • “马上”:象征急功近利。
  • “文”:象征知识与文化。
  • “圣人”:代表那些被社会认可的人,实际却无所作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嘲叔孙通》主要讽刺什么样的人? A. 追求名利的人
    B. 重视学问的人
    C. 忍耐的人

  2. “马上功成不喜文”中“马上”指的是什么? A. 马车
    B. 急于求成
    C. 长途旅行

  3. 诗中提到的“叔孙通”以什么著称? A. 武功
    B. 学识渊博
    C. 诗词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杜甫的作品都关注社会现实,但王安石更侧重于文化与功名的关系,而杜甫则更关注民生疾苦。王安石的诗风直白而犀利,而杜甫的诗作则多了一份沉郁与感伤。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