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辨荆州误,今为越叟迷。
黄甘与绿橘,正似珷玞圭。
白话文翻译
以往我在荆州时误以为是甘子,现在又被越国的老人迷惑。
黄甘和绿橘,就像珷玞和圭一样。
注释
- 昔辨:曾经辨认。
- 荆州:地名,古代的一个州,位于今湖北省。
- 越叟:越国的老者,指的是越国的老人,象征着迷惑。
- 黄甘:指的是一种黄色的甘子。
- 绿橘:指的是绿色的橘子。
- 珷玞:一种美玉,古人用以比喻珍贵的物品。
- 圭:一种古代的玉器,象征权威和地位。
典故解析
“荆州”的典故出自《史记》,是一个重要的地理位置;而“越叟”则暗示了文化交流和误解的深层次含义。诗中提到的“珷玞”和“圭”都是古代的玉器,象征着美好和珍贵,但在这首诗中则用来比喻辨别事物的困难与混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德润,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风受到陶渊明和李白的影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晚年,反映了他对自己曾经的误判和当下困惑的自省。诗中对甘子与橘子的辨别,实际上隐喻了人生中的种种误解和迷惑,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自身局限的反思。
诗歌鉴赏
在这首诗中,梅尧臣通过黄甘与绿橘的对比,表达了他对生活中辨别真伪的困惑与无奈。诗的开头“昔辨荆州误”,表明了他曾经在荆州时对事物的误判,展现了他对过往经历的反思。而“今为越叟迷”则体现了诗人虽然经历了很多,但依旧无法明辨事物的真实面貌,进一步增强了其内心的困惑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巧妙地将个人的小困惑与更广泛的社会现象相结合,隐喻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常常难以辨识真相。
“黄甘与绿橘”不仅是两种水果的简单对比,更象征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选择和判断。诗人用“正似珷玞圭”将这种辨别的难度提升到了一个文化的高度,反映了人类对真理和美的追求。整体上,诗歌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人生的思考,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辨荆州误:过去在荆州时我对事物的辨别存在误解。
- 今为越叟迷:而如今又被越国的老人所迷惑。
- 黄甘与绿橘:黄甘与绿橘之间的对比,暗示着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正似珷玞圭:这种情况就像珍贵的玉器一样,难以辨别。
修辞手法
- 对比:黄甘与绿橘的对比,展现了事物的多样性和辨别的困惑。
- 比喻:珷玞与圭的比喻,象征着珍贵与复杂,强调了辨别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类在生活中辨别真伪、选择方向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自身局限的反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甘:象征甜美的生活,但也隐含误解。
- 绿橘:象征新鲜与活力,但同样可能是误判的对象。
- 珷玞与圭:象征珍贵与复杂,体现了对美与真理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荆州”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湖北省
- B) 浙江省
- C) 河南省
-
诗人用“黄甘与绿橘”来比喻什么?
- A) 生活的复杂性
- B) 自然的美丽
- C) 人际关系
-
“昔辨荆州误”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反思?
- A) 过往的选择
- B) 生活的美好
- C) 自身的成长
答案
- A) 湖北省
- A) 生活的复杂性
- A) 过往的选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也同样反映了对国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虽表达的情感和背景不同,但都体现了对复杂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