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韩子华归许昌
梅尧臣
不值风雨暴,杏过梨已开。
社後清明前,燕与人归来。
湖中水方漫,谁共泛其隈。
傥有问憔悴,憔悴未忘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朋友韩子华回许昌的情景和诗人的感慨。诗中提到,春天的风雨并不算猛烈,杏花已经开过,梨花也随之而开。清明节前,燕子归来,人与人之间重新团聚。湖水正漫溢,不知有谁能同我一起在水边闲游。如果有人问我为何憔悴,我的憔悴是因为未曾忘记那杯中之酒。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值:不算什么。
- 风雨暴:猛烈的风雨。
- 杏:指杏花。
- 社后:指社日(春社,春天的节日)之后。
- 清明:指清明节,春季的节令。
- 燕:指燕子,象征春回。
- 泛:漂流、游玩。
- 隈:水边、岸边。
- 傥:如果、假如。
- 憔悴:形容疲惫、消瘦的样子。
- 杯:酒杯,暗指饮酒。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社后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标志,社日与清明之间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燕子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人们的团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云峰,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田园生活,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送别朋友韩子华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和春天的气息。诗中景物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相结合,反映出当时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温暖。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开篇“不值风雨暴,杏过梨已开”,以风雨为背景,暗示虽然天气恶劣,但春天的花卉依然绽放,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春天的希望。接着通过“社后清明前,燕与人归来”,描绘了春回大地,人们团聚的场景,使人感受到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诗的中段“湖中水方漫,谁共泛其隈”,通过湖水的漫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同时也想寻找可以共度时光的朋友。最后一句“傥有问憔悴,憔悴未忘杯”,既是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自嘲,也是对饮酒放松的渴望,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洒脱。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丰富,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春天的热爱,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深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值风雨暴,杏过梨已开
表达春天已经来临,尽管有风雨,杏花和梨花依然盛开,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社后清明前,燕与人归来
社日之后,清明前,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燕子归来,代表着春天的重逢和生机盎然。 -
湖中水方漫,谁共泛其隈
湖水正漫溢,诗人感到孤独,渴望有朋友同行,享受春日的美好。 -
傥有问憔悴,憔悴未忘杯
如果有人问我为何憔悴,我的憔悴是因为饮酒的缘故,表现出一种洒脱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风雨”象征生活的艰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 拟人:燕子归来,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春天的气息。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与感情的交织,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春天美好时光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与梨: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燕子:代表春的到来与团聚。
- 湖水:象征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天的花有哪些?
A. 桃花 B. 杏花 C. 梨花 D. 以上都是
答案:D -
“傥有问憔悴”中的“傥”是什么意思?
A. 如果 B. 当然 C. 可能 D. 无论
答案:A -
诗人希望与谁一起在湖边游玩?
A. 妻子 B. 朋友 C. 孩子 D. 无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维
- 《春夜喜雨》 杜甫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之情,但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静谧,而梅尧臣则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更为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际情感。两首诗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梅尧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