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苔》

时间: 2025-01-04 06:56:02

深苔何所若,苦咏费毫尖。

绕绕水仙发,茸茸蛟客髯。

绿萦秋石净,嫩值翠篙黏。

尚芼参差荇,薄言无此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苔
作者:梅尧臣

深苔何所若,苦咏费毫尖。
绕绕水仙发,茸茸蛟客髯。
绿萦秋石净,嫩值翠篙黏。
尚芼参差荇,薄言无此嫌。

白话文翻译

这深厚的苔藓是何等的情景啊,我苦苦吟咏却费尽笔墨。
水仙的花朵缠绕而生,似乎是蛟龙的胡须般柔软。
青绿的苔藓环绕着秋日的石头,嫩绿的草丛与翠竹相黏。
还有那些参差不齐的水草,轻声细语中并没有什么嫌隙。

注释

  • 深苔:深厚的苔藓,象征自然景色的幽静。
  • 苦咏:艰难地吟咏,表达诗人创作的辛酸。
  • 水仙: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作诗词中的意象。
  • 蛟客:蛟龙的客人,引申为柔软的物体。
  • 绿萦:绿色的藤蔓缠绕。
  • 嫩值:嫩绿的草丛与翠竹相粘连。
  • 尚芼:还有那些草丛,指生机勃勃的景象。
  • 无此嫌:没有这样的嫌隙,表达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溪,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他通过描绘水苔的清新自然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水苔》以其清新淡雅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而令人印象深刻。诗中通过描绘深厚的苔藓、水仙花、以及秋石的绿意,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诗的开头“深苔何所若”,便引人入胜,诗人以一问开场,立刻引发读者的思考。接下来“苦咏费毫尖”则流露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无奈与辛苦,仿佛在诉说着艺术创作的艰辛。

诗中对水仙的描写,“绕绕水仙发”,不仅描绘了水仙的柔美形态,还隐含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紧接着“绿萦秋石净,嫩值翠篙黏”,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出秋天的清新与宁静,仿佛让人感受到一阵阵清风拂面。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着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尤其是结尾的“薄言无此嫌”,不仅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宁静与和谐,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包容与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深苔何所若:诗人以“何所若”的疑问句引入,以苔藓引发思考,表现一种幽静的情绪。
  • 苦咏费毫尖:表达创作的艰辛,强调诗歌创作并非易事。
  • 绕绕水仙发:描绘水仙的美丽,寓意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茸茸蛟客髯:用“蛟客”来形容水仙的柔美,增添了诗意。
  • 绿萦秋石净:对比色彩,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 嫩值翠篙黏:描绘嫩绿的草丛与竹子的粘连,形成生动的画面。
  • 尚芼参差荇:生动的描绘出水草的生机,表现自然的活力。
  • 薄言无此嫌:强调自然的和谐,表现对生活的包容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仙比作蛟龙的胡须,突显其柔美。
  • 对仗:如“深苔”与“苦咏”,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整首诗旨在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表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苔:象征自然的幽静与生机,表现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 水仙:代表纯洁、美丽的事物,常用作抒情意象。
  • 秋石:寓意成熟与宁静,反映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水苔》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梅尧臣
    • D) 白居易
  2. 诗中“苦咏费毫尖”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创作的乐趣
    • B) 创作的艰辛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生活的抱怨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忧国忧民
    • B) 自然与生活的和谐
    • C) 个人的孤独
    • D) 对诗歌的热爱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师》

诗词对比

  • 《水苔》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关注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但梅尧臣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创作过程的反思与感悟,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沉醉与向往。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