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伍崧申江楼》

时间: 2024-09-19 22:01:51

时雨时晴画本开,风光不厌酒徒来。

岳阳楼上梅花笛,习子池边鹦鹉杯。

声重晚钟闻远寺,夜深凉雨长新苔。

临江好看东来客,移取芭蕉别院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时雨时晴画本开,
风光不厌酒徒来。
岳阳楼上梅花笛,
习子池边鹦鹉杯。
声重晚钟闻远寺,
夜深凉雨长新苔。
临江好看东来客,
移取芭蕉别院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多变的天气,时而下雨,时而放晴,正如画本般展开。美丽的风光吸引着喝酒的朋友。岳阳楼上有人吹奏梅花笛,习子池边则有人举杯共饮。晚钟声沉重地传来,听得远处的寺庙在响起,夜深时分,凉爽的雨水滋润着新生的青苔。江边的景色吸引着东来之客,诗人想把芭蕉移植到院子里种植。

注释

  • 习子池:指的是习子池,可能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具体历史背景不详。
  • 梅花笛:梅花笛是一种乐器,可能象征着诗人对春天和自然美的向往。
  • 鹦鹉杯:鹦鹉杯是一种酒杯,象征着欢聚和饮酒的场合。
  • 声重晚钟:晚钟的声音沉重,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感慨。
  • 凉雨长新苔:描绘了雨后新苔滋润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循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岐元,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多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作品多以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为主,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自然和人们的生活,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诗中展现的江楼景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诗歌鉴赏

《和伍崧申江楼》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描写了时雨时晴的天气,似乎在暗示人生的变幻莫测,风光旖旎吸引着文人雅士,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岳阳楼的梅花笛声与习子池的鹦鹉杯相映成趣,诗人通过音响与饮酒的场合,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期待与珍重。

“声重晚钟闻远寺”,这一句通过重钟的声音,将空间与时间拉开,给人以深远的哲思。夜深凉雨袭来,滋润着新生的青苔,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更新,亦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法则的感悟。最后一句“移取芭蕉别院栽”,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流畅自然,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相聚的欢愉,也有对自然美的细腻描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表现出一种洒脱而又深邃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时雨时晴画本开:描绘了天气的变化,如同画卷般展开,暗示生活的多变。
  2. 风光不厌酒徒来:美丽的风光吸引着醉心于酒的人,表现出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3. 岳阳楼上梅花笛:岳阳楼上有人吹笛,暗示着优雅的文人生活。
  4. 习子池边鹦鹉杯:酒杯旁的欢聚,象征着友谊与欢乐。
  5. 声重晚钟闻远寺:晚钟的沉重声响,传递出时间流逝的感慨。
  6. 夜深凉雨长新苔:夜雨滋润新苔,表现生命的再生与自然的循环。
  7. 临江好看东来客:江边的美景吸引着来自东方的客人,表现开放与包容的心态。
  8. 移取芭蕉别院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气变化比作画卷,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如“风光不厌”。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梅花笛”与“鹦鹉杯”,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感受,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洒脱而又深邃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变幻与生命的滋润。
  • 梅花笛:象征着优雅与文人的生活情趣。
  • 鹦鹉杯:象征着友谊与欢聚的氛围。
  • 晚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
  • 新苔:象征着生命的再生与自然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花笛”最可能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文人生活
    c) 友谊
    d) 时间流逝

  2. “时雨时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单调
    b) 变化与无常
    c) 平静
    d) 快乐

  3. 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在诗的哪一句? a) 时雨时晴画本开
    b) 声重晚钟闻远寺
    c) 移取芭蕉别院栽
    d) 风光不厌酒徒来

答案

  1. b) 文人生活
  2. b) 变化与无常
  3. c) 移取芭蕉别院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白居易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描绘月夜,引发对故乡的思念,主题虽不同但都蕴含着浓厚的情感。
  • 《赠花卿》:杜甫的《赠花卿》同样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现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