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顾幼耕秋怀》
时间: 2025-01-01 14:18: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感何惊秋,入定不知暑。大仆慕羲农,矫隘薄巢许。
利敛漫逐蝇,顽石天可补。溱涉挑狂童,洛游动交甫。
重不自引嫌,辱与人何兴。老经失离奇,屈骚太娇妩。
天地任斡旋,物我何取予。生生无尽期,造化不吾阻。
白话文翻译:
无所谓感伤为何要惊慌秋天的来临,心中安定,根本不知道夏天已过去。我的仆人仰慕农耕之道,矫正狭隘的见解,轻薄的巢穴没有什么可许诺的。
利益的追逐如同随蝇而行,顽固的石头也可以被天所修补。涉水挑逗那狂妄的少年,洛水游玩让交游变得活泼。
我不愿自招嫌疑,受到的侮辱与他人有什么关系?老旧的经文失去了奇特的韵味,如同屈原的骚声显得娇媚。
天地任凭其变化,我与万物又能得到什么?生活是生生不息的,没有尽头,造化的安排又怎能阻止我?
注释:
- 无感:没有感触。
- 惊秋:因秋天的到来而惊慌。
- 入定:心境安宁、入静。
- 羲农:指神农氏,古代农业的始祖。
- 薄巢:轻薄的巢穴,暗喻无实质的寄托。
- 利敛:追逐利益。
- 逐蝇:追逐蝇虫,形容不务正业。
- 顽石:坚硬的石头,象征顽固的事物。
- 屈骚:指屈原的作品,表达哀怨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岐元,清代诗人,其诗风注重自然情怀与哲理思考,常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诗人感受到季节更替带来的思考,借此反思人生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淡然态度。开篇几句以“无感何惊秋”切入,展示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不以为然,表明一种超然的心境。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提到“羲农”的追慕,借此引出对自然的尊重与对传统农业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提到的“利敛漫逐蝇”与“顽石天可补”,则表现了诗人对世俗利益的反思与对坚韧不拔精神的推崇。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逐渐转向对自身境遇的省思,提及“重不自引嫌”,表达了自己不愿因他人的评价而自我怀疑的决心。最后的“天地任斡旋,物我何取予”,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整首诗不仅语言简练,意象丰富,还在哲理上引人深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从容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无感何惊秋”:无所感触,何必为秋天而惊慌。
- “入定不知暑”:心境安宁,根本不知道夏天的存在。
- “大仆慕羲农”:我的仆人仰慕农耕的生活。
- “矫隘薄巢许”:纠正狭隘的见解,承诺无实的寄托。
- “利敛漫逐蝇”:追逐利益如同随蝇而行,形同虚设。
- “顽石天可补”:顽固的事物也能被自然修补。
- “溱涉挑狂童”:涉水挑逗那些狂妄的少年。
- “洛游动交甫”:在洛水中游玩,交游变得活泼。
- “重不自引嫌”:我不愿自招嫌疑。
- “辱与人何兴”:他人的侮辱与我何干?
- “老经失离奇”:老旧的经文失去了奇特的韵味。
- “屈骚太娇妩”:屈原的作品显得娇媚。
- “天地任斡旋”:天地变化无常。
- “物我何取予”:我与万物又能得到什么?
- “生生无尽期”:生活是生生不息的。
- “造化不吾阻”:造化的安排无法阻止我。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与自然相提并论,体现哲理思考。
- 拟人:将自然变化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语言工整,韵律和谐,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沉思与对自然的敬畏,强调人应当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变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意象分析:
- 秋:象征时间的流逝,带来季节的变迁。
- 羲农:代表对自然与农业生活的向往。
- 蝇:象征世俗利益的追逐与虚无。
- 顽石:象征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 屈骚:代表古典文学的情感表达与文化底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羲农”指的是谁?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诗人的朋友
- C. 诗人的仆人
- D. 农耕的始祖
-
“无感何惊秋”的意思是?
- A. 秋天让人感到惊恐
- B. 对秋天的到来毫无感觉
- C. 秋天是个值得惊喜的季节
- D. 秋天让人怀念夏天
-
诗中提到的“生生无尽期”表达了什么?
- A. 生活是有限的
- B. 生活是不断循环的
- C. 生活是无聊的
- D. 生活是孤独的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秋思》 - 张籍
- 《山中杂诗》 - 王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夕》同样描写了秋天的凄凉,但更强调个人的忧虑与感伤;而岐元的《和顾幼耕秋怀》则显得更为豁达,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与从容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