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韩康公置酒见留》

时间: 2025-01-06 15:45:11

庭下黄花一醉同,重来雪巘已穹窿。

不应屡费讥安石,但使无多酌次公。

钟乳金钗人似玉,鹍弦铁拨坐生风。

少卿尚有车茵在,颇觉宽容胜弱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下黄花一醉同,重来雪巘已穹窿。不应屡费讥安石,但使无多酌次公。钟乳金钗人似玉,鹍弦铁拨坐生风。少卿尚有车茵在,颇觉宽容胜弱翁。

白话文翻译

庭院下的黄花,饮酒时我们都醉得相同;再次来访时,雪山的巅峰已显得高耸入云。安石(指苏轼的朋友王安石)不应屡次受到讥讽,只要不多喝酒就好。钟乳石似的金钗,犹如美玉般的女子;拨动鹍弦,坐在这里感受到阵阵清风。少卿(指韩康公)仍有车上的华丽坐垫,令人觉得他宽容大度,胜过那些弱小的老人。

注释

  • 黄花:指的是菊花,常象征高洁、隐逸的精神。
  • 雪巘:指雪山,象征高洁和壮丽。
  • 安石:王安石,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苏轼的友人。
  • 少卿:指韩康公,可能是指韩琦,官职较高,地位显赫。
  • 钟乳金钗:比喻美丽的女子,钟乳石的形态像金钗。
  • 鹍弦:指一种乐器,可能是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质,也有细腻的情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苏轼在政治上历经波折,曾因政见不合遭贬,晚年更是经历了多次流亡,但其文学成就依然卓著。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应韩康公之邀赴宴所作,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诗中提及的“安石”,暗指当时政治上的分歧与争论,反映了诗人对同道中人的支持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宴饮为背景,展现了苏轼与友人欢聚的场景,同时也流露出对政治环境的思考与对友谊的深刻理解。开篇的“庭下黄花一醉同”不仅描绘了宴席的愉快气氛,也隐含了人生的短暂与醉酒时的忘忧。接着,诗人提及“重来雪巘已穹窿”,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钟乳金钗人似玉,鹍弦铁拨坐生风”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宴会上女子的美丽与乐器的悠扬,营造出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最后,苏轼以“少卿尚有车茵在”结束,表达了对韩康公的赞美,强调了宽容大度的品格,展现了他对友人及其处世风范的欣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体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才能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使其不仅是一首宴饮诗,更是蕴含了丰富人生哲理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庭下黄花一醉同:在庭院下的黄花旁,大家都因饮酒而醉得一样,展现了友人间的欢乐与亲密。
  2. 重来雪巘已穹窿:再次来访时,雪山的巅峰已高高耸立,暗示时光流逝,变化无常。
  3. 不应屡费讥安石:不应该多次嘲讽王安石,表明对友人的支持与理解。
  4. 但使无多酌次公:只要不喝太多酒就好,流露出对饮酒节制的重视。
  5. 钟乳金钗人似玉:钟乳石般的金钗,形容女子如玉般的美丽,增添了诗的艺术性。
  6. 鹍弦铁拨坐生风:拨动鹍弦乐器,营造出清风徐来的悠然气氛。
  7. 少卿尚有车茵在:韩康公仍有华丽的坐垫,强调其地位与气度。
  8. 颇觉宽容胜弱翁:感叹韩康公的宽容大度,胜过那些年老体衰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钟乳金钗人似玉”,通过比喻增强形象的美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体现了诗人对韵律的把握。
  • 夸张:如“雪巘已穹窿”,夸张的手法突出巍峨的景象,营造出宏大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友谊与人生哲理展开,展现了对友人的欣赏与支持,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宴饮场景,诗人表达了对高洁品德和宽容态度的赞美,突显了人际关系中的真情与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花:象征高洁与隐逸。
  • 雪巘:代表人生的高峰与变化。
  • 金钗:比喻美丽的女子,代表艺术的美。
  • 鹍弦:象征音乐与欢愉的氛围。
  • 车茵:象征地位与宽容的气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安石”指的是谁?

    • A. 苏轼
    • B. 王安石
    • C. 韩康公
    • D. 李白
  2.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方面展开?

    • A. 自然景观
    • B. 友谊与人生哲理
    • C. 战争与和平
    • D. 爱情与离别
  3. 诗中提到的“钟乳金钗”形容了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美丽的女子
    • C. 美味的食物
    • D. 高尚的品德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苏轼的“次韵韩康公置酒见留”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友谊和人际温情,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体在自然中的孤独与对酒的享受。两者在主题上有异,但都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不同感悟,体现了中国古诗词的多样性与深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