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
时间: 2025-01-17 08:46: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
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嵋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
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孤烟落日相溟濛。
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
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山下,骨可朽烂心难穷。
神机巧思无所发,化为烟霏沦石中。
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像略与诗人同。
愿公作诗慰不遇,无使二子含愤泣幽宫。
白话文翻译
谁在为你留下石屏风呢?上面似乎有水墨淡淡的踪迹。
它没有画出长林和巨大的树木,而是只画了峨嵋山西面的雪岭上那万年不老的孤松。
崖壁崩塌,山涧深绝,虽然可以遥望,但却无法到达,
孤烟随落日而沉浸在朦胧的雾霭中。
如风轻轻摇曳,展现出真正的姿态,
我才开始相信这画技是天工之作。
我担心毕宏和韦偃死后葬在虢山下,
他们的骨骼虽会腐烂,但心志却难以穷尽。
聪慧的构思无处施展,化为云烟,沉沦于石中。
自古以来,画师并非平凡之辈,
摹写物象与诗人相似。
希望您能作诗以慰不遇之感,不让二子在幽宫中含愤而泣。
注释
- 石屏风:一种屏风,可能是用石头制成的,具有装饰性。
- 水墨:指用水墨画法,表现出淡淡的痕迹。
- 峨嵋山:位于四川省,是中国著名的山脉。
- 孤松:生长在艰苦环境中的松树,象征坚韧不拔。
- 崖崩涧绝:形容山崖崩塌、山涧深邃,难以到达的景象。
- 烟霏:指烟雾和云雾,营造出朦胧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之时,表达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感慨,展现了对孤独与坚韧精神的赞美。
诗歌鉴赏
苏轼的《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内容深邃,意境优美。诗中通过描绘一幅石屏风的画面,巧妙地引入了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开头的“何人遗公石屏风”,即引发读者对画作来源的思考,接着描写的“水墨希微踪”则表现了朦胧而又细腻的艺术效果。
诗中提到的“峨嵋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也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暗示着人们在艰难环境中仍需保持的生命力。其后对“崖崩涧绝”的描述,营造了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使人感受到追求理想的艰难。
“含风偃蹇得真态”一句,传达了艺术的真实与自然的和谐,苏轼在此处对画技的赞美让人感受到他对艺术的崇敬。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对命运的感慨,展现了他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思考。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艺术的仰慕,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展现了苏轼独特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何人遗公石屏风:引入对画作的思考,表达一种对创作的追寻。
- 上有水墨希微踪:描绘出画作的细腻与含蓄,给人以想象空间。
- 不画长林与巨植:强调孤松的独特,表现艺术的选择性。
- 孤烟落日相溟濛: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浪漫的氛围。
- 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山下:表达对艺术家命运的担忧,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烟落日”,比喻孤独与夕阳的结合。
- 对仗:使用工整的对仗句式,如“神机巧思无所发,化为烟霏沦石中”。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艺术的描写,探索了生命的意义与艺术的价值,展示了苏轼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与对命运的深思。
意象分析
- 孤松:象征坚韧与不屈,代表了高洁的品格。
- 烟霏:象征着艺术的飘渺与无常,体现了创作的难以捉摸。
- 崖崩涧绝:暗示人生道路的艰难与追求理想的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松”象征了什么?
A. 坚韧不拔
B. 孤独
C. 美丽 -
苏轼在诗中对画技的态度是什么?
A. 贬低
B. 崇敬
C. 疏远 -
诗中提到的“崖崩涧绝”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理想追求的艰难
C. 安静的生活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苏轼的《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可以与王维的山水诗作进行对比,王维的诗多表现山水之美,而苏轼在描写自然时,更多的是对艺术创作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