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饥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相逢月下是瑶台,藉草清樽连夜开。
月日酒醒应满地,空令饥鹤啄莓苔。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相逢,仿佛置身瑶台,借着草席,清酒在夜里畅饮。
当月光和阳光照耀下,酒醒后应该满地都是残酒,唯有那饥饿的鹤在啄食莓苔。
注释:
字词注释:
- 瑶台: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美好、宁静的地方。
- 藉草清樽:用草席铺成的清酒樽,表示饮酒的清雅。
- 月日:指月亮和太阳,表示时间的流逝。
- 饥鹤:指饥饿的鹤,象征孤独与无奈。
- 莓苔:苔藓上的野果,表示自然的幽静与清淡。
典故解析: “瑶台”常用来指代仙境,受道教文化影响,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饥鹤”则常用来象征人们在享乐之后的空虚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气质,也有细腻柔和的情感。苏轼的创作受到了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常常反映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与友人相聚之时,借梅花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孤独感的反思,背景中可能夹杂着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月下相聚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清雅而又略显孤独的气氛。首句“相逢月下是瑶台”,以瑶台的意象引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如同仙境般的宁静和愉悦。而“藉草清樽连夜开”则进一步描绘了他们在这宁静的夜晚,饮酒作乐的情景,充满了温馨与欢愉。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突然转向,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酒醒之后的空虚感。“月日酒醒应满地”,这里的“满地”不仅是酒渣的意象,也象征着人们在欢乐后留下的空虚与无奈。最后一句“空令饥鹤啄莓苔”,饥饿的鹤象征着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暗示着人们在享乐之后,依然无可奈何地面对生活的现实。
整首诗在欢愉与孤独之间游走,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逢月下是瑶台:在月光下相聚,仿佛置身于瑶台仙境。
- 藉草清樽连夜开:用草席席地,畅饮清酒,夜色中尽兴而欢。
- 月日酒醒应满地:月光和阳光下,酒醒后满地都是酒渣。
- 空令饥鹤啄莓苔:唯有饥饿的鹤在啄食苔藓,象征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相聚的场景比作瑶台,渲染了美好与仙境般的意象。
- 对仗:前后句之间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对美好聚会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通过月光、酒、饥鹤等意象,展现出欢愉与孤独的辩证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宁静与美好,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 酒:象征欢愉与放纵,同时也隐含了醉后空虚的情感。
- 饥鹤:象征孤独与对生活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瑶台”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仙境与美好
C. 贫穷与孤独
D. 战争与悲伤 -
“月日酒醒应满地”中的“满地”指的是什么? A. 酒渣
B. 花瓣
C. 叶子
D. 尘埃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在月夜饮酒的题材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豪放与个性,而苏轼则更注重内心的感悟与情感的细腻。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集》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