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于龙井辨才处得歙砚甚奇作小诗》

时间: 2025-01-04 12:08:45

罗细无纹角浪平,半丸犀璧浦云泓。

午窗睡起人初静,时听西风拉瑟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于龙井辨才处得歙砚甚奇作小诗
罗细无纹角浪平,半丸犀璧浦云泓。
午窗睡起人初静,时听西风拉瑟声。

白话文翻译:

在龙井的辨才处,偶然得到了这块极为奇特的歙砚。
细腻的砚台上没有纹路,犹如平静的水面;
半月形的犀牛角似的砚台,像是映照着水边的云影。
午后的窗边刚刚睡醒,周围的人都还在沉静;
不时听见西风吹来的瑟瑟声。

注释:

  • 罗细:形容砚台的表面光滑细腻。
  • 无纹:没有纹理,形容砚台表面极为光滑。
  • 角浪:指的是犀牛角的形状,形容砚台的轮廓。
  • 半丸犀璧:形容砚台的形状和材质,像半月形的犀牛角。
  • 浦云泓:指水边的云影,描绘出水面与天空的映照。
  • 午窗:指正午时分的窗边。
  • 拉瑟声:指古琴的声音,形容微风中传来的琴声。

典故解析:

此诗的背景与“龙井”有关,龙井是著名的茶产地,这里的“辨才处”可能指的是与友人聚会的地方。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诗中通过描述砚台的美丽,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人的崇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时事。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的闲暇时光,体现了他在艺术和生活上的追求,尤其是对于文房四宝的喜爱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歙砚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苏轼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文人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以细腻的描写展现砚台的美丽,既有物质的质感,又渗透着自然的气息,形成一种和谐的意境。中间的“午窗睡起人初静”,则表现出一种惬意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作者的闲适心情。最后一句“时听西风拉瑟声”则在宁静中增添了一丝动感,蕴含着一种自然的韵律感,仿佛在描绘一个文人独处时的悠然自得。整首诗不仅有着对物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罗细无纹角浪平:描绘砚台的细腻与光滑,犹如平静的水面。
  2. 半丸犀璧浦云泓:形象地比喻砚台的形状和色泽,展现出自然景色的映照。
  3. 午窗睡起人初静:刻画出午后宁静的氛围,表现出一种慵懒的生活状态。
  4. 时听西风拉瑟声:增加了诗歌的动感,表现出自然的声音与生活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半丸犀璧”形容砚台的形状,富有形象感。
  • 对仗:如“罗细无纹”与“角浪平”,展现出工整的音律。
  • 拟人:西风的“拉瑟声”仿佛有了生命,增添了诗的韵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歙砚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文人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歙砚:象征文化和艺术,代表文人的情怀。
  • 西风:象征自然的声音,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 午窗:代表闲适的生活环境,体现诗人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歙砚”是指什么?

    • A. 一种茶
    • B. 一种砚台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书法
  2. 诗中描述的环境是怎样的?

    • A. 热闹喧嚣
    • B. 宁静优雅
    • C. 纷繁复杂
    • D. 贫困潦倒
  3. “时听西风拉瑟声”中的“拉瑟声”指的是什么?

    • A. 风声
    • B. 琴声
    • C. 鸟鸣
    • D. 水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展现了豪放的个性。
  • 李白《庐山谣》:在自然描写上更为奔放,展现了诗人豪情壮志的风格。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