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车宜年自圆明园归道中作原韵》

时间: 2025-01-19 15:48:04

晓凌残月去,暮带暝鸦还。

日落光依树,秋深瘦到山。

宦情原自澹,诗意近尤间。

回睇苍茫外,归云未可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凌残月去,暮带暝鸦还。
日落光依树,秋深瘦到山。
宦情原自澹,诗意近尤间。
回睇苍茫外,归云未可攀。

白话文翻译:

清晨,残月渐渐消逝,傍晚,黑鸦又飞回。
夕阳西下,光影依偎在树上,秋天已深,山也显得瘦削。
官场的感情本来就淡薄,诗意却更显得亲近。
回望苍茫的外部世界,归来的云彩却无法攀附。

注释:

  • 晓凌:清晨的光辉照耀,表示时间的推移。
  • 残月:指黎明时分的月亮。
  • 暝鸦:黄昏时分归来的乌鸦,象征归巢。
  • 日落光:夕阳下的光影。
  • 宦情:官场的情感,暗指为官之人面对权利的淡漠。
  • 苍茫:形容辽阔而模糊的景象。
  • 归云:返回的云彩,象征不易到达的理想或情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残月”和“归云”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这些意象常常用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傅泽布,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常通过诗歌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经过圆明园归途中,可能受到当时社会变迁的影响,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对官场生活的淡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晨与傍晚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在第一联中,晨曦中的残月和黄昏归来的乌鸦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轮回。第二联则通过夕阳的余晖和秋天的深邃,塑造出一种萧索的美感,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诗人自述宦情的淡薄,显示出对官场冷漠的反思,而更深的诗意却在与世无争的状态中得以显现。最后一联,诗人回望苍茫的外界,感受到归云难以攀附的无奈,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晓凌残月去:清晨的光辉逐渐驱散了残月,象征着新的开始。
  2. 暮带暝鸦还:黄昏时分,归来的乌鸦象征着归属与安宁。
  3. 日落光依树:夕阳的余晖依偎在树上,展现自然的静谧。
  4. 秋深瘦到山:深秋的景象使得山显得瘦削,传递出一种萧瑟的情感。
  5. 宦情原自澹:官场的情感本来就淡薄,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冷漠。
  6. 诗意近尤间:诗的情意却在此时此刻愈加亲近,显示出诗人对诗的热爱。
  7. 回睇苍茫外:回望外面的世界,感受其辽阔与模糊。
  8. 归云未可攀:归来的云彩却无法触及,象征理想的遥不可及。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残月、归鸦、夕阳、秋山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丰富的画面感。
  • 比喻:将官场情感与诗意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冷漠以及对自然和诗意的向往,表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暝鸦:象征归属感与思乡之情。
  • 秋山:表现出萧条和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残月”象征什么? A. 新的开始
    B. 时间的流逝
    C. 安宁的归属
    答案:B

  2. 诗人对官场的情感是怎样的? A. 热烈
    B. 淡薄
    C. 忧愁
    答案:B

  3. “归云未可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理想的可达性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王翰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中也提到了对时光的感慨,但更偏向于历史的追忆;而傅泽布的诗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描写,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