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坐翻成倦,穿林出水隈。
寒云阴欲合,疏雨去还来。
地托鹪鹩足,天宽樗栎材。
滑泥妨客过,鱼鸟共徘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久坐后的疲倦,走出林间来到水边。寒云即将聚集,稀疏的细雨时而来时而去。大地承载着鹪鹩的脚步,天空中广阔无垠,长满樗树和栎树。湿滑的泥土妨碍了客人的通行,鱼和鸟在此处徘徊。
注释:
- 久坐翻成倦:长时间坐着,导致疲倦的状态。
- 水隈:水的弯曲处。
- 寒云阴欲合:寒冷的云层似乎要聚集在一起。
- 疏雨去还来:细雨时而下,时而又止。
- 鹪鹩:一种小鸟,象征生命的活力。
- 樗栎:樗树和栎树,常用来象征坚韧的树木。
- 滑泥:湿滑的泥土。
- 妨:妨碍。
- 徘徊:徘徊、游荡。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与古代诗歌中描绘自然景象的传统相联系,反映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遇夫,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常以自然景物为主题,融入个人情感,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时期,作者身处自然环境中,可能是在游历或隐居时的所感所思,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桐洲杂诗 其二》是一首极具清新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久坐后的倦怠与自然的景色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开头的“久坐翻成倦”直接抒发了身体的疲惫,接着通过“穿林出水隈”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走出室内,回归自然的过程,意象生动,仿佛能让读者感受到那一份清新与惬意。
诗中“寒云阴欲合,疏雨去还来”描绘了天气变化的细腻,寒云的聚合和细雨的不定,似乎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接下来“地托鹪鹩足,天宽樗栎材”则展示了地与天的广阔,鹪鹩小鸟的轻盈与樗栎树木的坚韧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两句“滑泥妨客过,鱼鸟共徘徊”将自然的细节与人类活动联系在一起,滑泥造成的障碍与鱼鸟的游荡,显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仿佛在提醒人们在繁忙生活中也要留意自然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坐翻成倦:阐明了长时间的静坐使人感到疲惫,不再精力充沛。
- 穿林出水隈:描绘了走出树林,来到水边的情景,象征着对自然的向往。
- 寒云阴欲合:表达了天气即将变化的情景,暗示可能会有雨。
- 疏雨去还来:细雨的来去无常,增添了自然的变化感。
- 地托鹪鹩足:大地承载着小鸟的轻盈,展现了生命的活力。
- 天宽樗栎材:天空的辽阔与树木的坚韧,形成了自然的壮丽。
- 滑泥妨客过:湿滑的泥土使得行人通行受阻,隐喻生活中的小困扰。
- 鱼鸟共徘徊:鱼与鸟在此游荡,展现了自然生灵的和谐共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生活的状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鱼鸟共徘徊”赋予动物以人性化的活动,增添生动感。
- 对仗:在字句的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表现了在自然环境中追求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寒云:象征着变化和不确定性。
- 疏雨:代表着生命的滋润与自然的无常。
- 鹪鹩:寓意轻灵与生命的活力。
- 樗栎:象征坚韧与持久。
- 滑泥:隐喻生活中的小障碍和困扰。
- 鱼鸟: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久坐翻成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疲倦
C. 兴奋 -
“寒云阴欲合”中的“寒云”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变化
C. 宁静 -
诗中提到的“滑泥”是指什么? A. 干燥的土地
B. 湿滑的泥土
C. 硬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但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
- 《山居秋暝》:王维的作品在自然描绘上更为细腻,传达出一种静谧的山水之美,与陈遇夫的自然观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山水田园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