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城》

时间: 2024-12-29 20:43:35

忆从东国经行处,千里王程尽叆江。

疆域虽殊风景似,万山不断到辽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从东国经行处,千里王程尽叆江。
疆域虽殊风景似,万山不断到辽阳。

白话文翻译:

我回忆起从东国经过的地方,千里路途尽头是滔滔江水。
虽然地域不同,但风景却相似,连绵的群山一直延伸到辽阳。

注释:

  • :回忆,想念。
  • 东国:指东方的国家,这里可能指的是辽东地区。
  • 经行:经过,行走。
  • 千里王程:形容遥远的旅途。
  • :到达,结束。
  • 叆江:叆(dài)是形容水流的样子,江水滔滔。
  • 疆域:国土、地域。
  • 风景似:指风景相似。
  • 万山不断:形容山脉绵延不绝。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对辽阳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传达出人们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珍惜。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锡珍,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和自然景观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他游历辽阳时所作,表现了对辽阳这一地方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诗歌鉴赏:

《辽阳城》通过对辽阳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深情眷念。诗的开头,以“忆”字引出回忆,营造了温柔而怀旧的氛围,接着描绘了从东国到辽阳的千里旅程,展现了辽阳的壮丽风景。诗中提到“疆域虽殊风景似”,强调了虽然地域不同,山水却有相似之处,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辽阳的自然美,也反映了人们对不同地域风光的共通欣赏。最后一句“万山不断到辽阳”,以“万山”形象化辽阳的地理特征,表达了对辽阳的崇敬与思恋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炼,意境深远,体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忆从东国经行处:作者回忆自己从东国经过的地方,表露了对往日的追思。
    2. 千里王程尽叆江:旅途的尽头是滔滔江水,象征着遥远与壮丽。
    3. 疆域虽殊风景似:虽然不同的地域,但风景却有相似之处,体现了自然的统一性。
    4. 万山不断到辽阳:辽阳的山脉绵延不绝,表达了作者对辽阳的深厚情感。
  • 修辞手法

    1. 对仗:全诗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工整。
    2. 比喻:将辽阳的山水与其他地区的风光进行比较,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回忆与描绘,表达了对辽阳的眷恋与自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故土和风景的深情寄托。

意象分析:

  • 东国:象征着远方的故乡,带有思乡之情。
  • :象征着时间与空间的流逝,表现旅途的遥远。
  • :代表了辽阳的地理特征,意象中充满了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锡珍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千里王程”主要描述了什么?
      • A. 旅行的艰辛
      • B. 旅途的遥远
      • C. 风景的美丽
    3. “疆域虽殊风景似”表达了什么?
      • A. 不同地域的差异
      • B. 不同地域的相似性
      • C. 风景的单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诗词对比

    • 比较《辽阳城》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风光,但《辽阳城》更加强调了地域的相似性,而《山居秋暝》则更注重个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得。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依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