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清亭》
时间: 2025-01-01 17:35: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湾通略彴,遂至纳清亭。
长路怜幽草,崇岩下晓星。
渔榔前浦歇,樵斧远山停。
谁咏高轩过,将为驻马听。
西风秋瑟瑟,白雨昼冥冥。
又是新安道,群峰不断青。
白话文翻译:
一条小溪缓缓流淌,终于抵达纳清亭。
漫长的道路上怜惜那幽静的野草,
在崇高的山岩下,晨星悄然闪烁。
渔夫在岸边休息,伐木的人在远山停下了斧头。
是谁在吟唱这高轩经过的诗句,
又将为我驻马倾听?
西风吹来,秋意萧瑟,
细雨纷飞,白昼显得昏暗。
这又是通往新安的道路,
群峰依旧青翠,连绵不断。
注释:
- 通略彴:小溪,通指水流;彴指水面。
- 怜幽草:怜惜幽静的野草,表达对自然的喜爱。
- 崇岩:高耸的山岩。
- 晨星:指清晨的星星,象征宁静和美好。
- 渔榔:指渔夫的竹筏。
- 樵斧:伐木的工具,象征劳作的人。
- 高轩:高大的车马,象征旅行者或过客。
- 驻马听:停马倾听,暗含对诗的沉思。
- 瑟瑟:形容秋风的萧瑟。
- 冥冥:形容白天的阴暗,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新安道:指通向新安的道路,象征着旅途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锡珍,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风格多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清代,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人文历史的思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描绘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纳清亭》是一首富有意境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和对人文情怀的思索。诗中一开头就描绘出小溪的流淌,接着将目光转向纳清亭,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长路上的幽草让人怜惜,崇高的山岩下晨星闪烁,体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渔夫和樵夫的身影,似乎在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谁咏高轩过,将为驻马听”引发思考,似乎在呼唤那些过客驻足倾听,反映出对生活、对诗的热爱与追求。西风瑟瑟、白雨冥冥,带来了一丝秋意的萧瑟,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然而,最后一句“又是新安道,群峰不断青”则给予人希望,尽管生活中有阴暗与艰辛,但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韧性依然存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溪水与亭子的相遇,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二联将视线转向长路和星辰,突出自然的静谧与深邃。
- 第三联描写渔夫与樵夫,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 第四联发问,引出对过客的思考,意在强调诗的传承与共鸣。
- 第五联通过秋风与细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 第六联以新安道作为结尾,象征着希望与自然的永恒。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路怜幽草,崇岩下晓星”,形成了动静结合的效果。
- 拟人:如“谁咏高轩过”,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情感。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及对人文的思考,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亭:象征宁静与美好,是诗人心灵的栖息地。
- 幽草:代表自然的纯真与生命的顽强。
- 崇岩:象征高远与坚定,表现出自然的壮丽。
- 晨星:象征希望与梦想,体现出对未来的憧憬。
- 西风: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高轩”指的是: A. 高大的车马
B. 房屋
C. 河流
D. 高山 -
“瑟瑟”在文中描述的是: A. 夏天的热风
B. 秋天的风声
C. 冬天的寒风
D. 春天的暖风 -
诗中提到的“新安道”象征什么? A. 新的开始
B. 结束
C. 旅行的疲惫
D. 人生的无常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命理的思考。两者在意象上都有山水的描绘,但锡珍的作品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锡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精选》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