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 其三》

时间: 2025-01-04 09:54:08

半载京华客,归来意若何。

早凋三径菊,空废《五噫》歌。

开帙蟫鱼落,褰帷蛛网多。

草堂须检校,从此卧山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半载京华客,归来意若何。
早凋三径菊,空废五噫歌。
开帙蟫鱼落,褰帷蛛网多。
草堂须检校,从此卧山阿。

白话文翻译:

我在京城做了半年的客人,归来时心中感慨如何呢?
早已凋谢的三径菊花,让我感到一切的歌声都成了空话。
打开书卷,发现蟫鱼已落,帷幕中满是蛛网。
在草堂里应该整理一番,从此我就安静地卧在山阿。

注释:

  • 京华:指京城,即当时的北京。
  • 三径菊:指的是园中种的菊花,通常用来比喻幽静的环境。
  • 五噫歌:古代文人常吟唱的五首歌,象征着诗酒生活的消逝。
  • 开帙:打开书卷。
  • 蟫鱼:一种鱼,常比喻无用的东西。
  • 褰帷:撩起帷幕。
  • 蛛网:象征着荒废和被遗忘的状态。
  • 草堂:指草屋,寓意清贫的隐居生活。
  • 卧山阿:指卧于山中的小屋,象征归隐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鸿绪,清代诗人,以其诗词清新典雅、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归来 其三》写于诗人从京城归乡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生活变化的感慨。诗人在京城的经历使他感到孤独和失落,归来后面对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诗歌鉴赏:

《归来 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者通过对归乡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篇提到“半载京华客”,一句道出诗人远离故乡的孤独与彷徨,紧接着“归来意若何”更是引发了读者对其内心状态的好奇。诗中“早凋三径菊,空废五噫歌”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归来后的失落感,菊花的凋谢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而“空废”的歌声则暗示着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感伤。

随着诗歌的深入,作者“开帙蟫鱼落,褰帷蛛网多”的描写,展现了归隐后的荒凉与孤独。这里的蟫鱼与蛛网象征着生活的无聊与被遗忘,似乎在诉说着归隐后的无奈与寂寞。最后一句“草堂须检校,从此卧山阿”,则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既有对现状的无奈,也包含着对清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归属感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载京华客:在京城待了半年,感到自己如同客人,暗示对生活的迷茫。
  • 归来意若何:归来时,心中充满了不知所措的情感。
  • 早凋三径菊:凋谢的菊花预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空废五噫歌:过去的欢乐已成空谈,诗人对此感到无奈。
  • 开帙蟫鱼落:书卷打开,发现无聊的事情已经满是尘埃。
  • 褰帷蛛网多:帷幕中布满了蛛网,象征着岁月的荒废。
  • 草堂须检校:在草堂中应进行整理,暗示着重新审视生活。
  • 从此卧山阿:归隐于山中,追求一种清静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菊花的凋谢比喻人生的短暂。
  • 对仗:诗中对偶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蟫鱼和蛛网象征着荒凉与被遗忘的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归属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京华:象征繁华的都市生活与内心的孤独。
  • 菊花:象征岁月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蟫鱼、蛛网:象征无聊、荒废与被遗忘的状态。
  • 草堂、山阿:象征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与归隐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鸿绪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2. 诗中“早凋三径菊”中的“三径”指的是:
    A. 三条小路
    B. 三种花
    C. 三个朋友
    D. 三首诗

  3. “草堂须检校”中,诗人想要进行什么?
    A. 回忆过去
    B. 整理生活
    C. 旅行
    D. 学习新知识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自然意象的描绘,而王鸿绪则更强调个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王维的意象清新明丽,王鸿绪则更显沉郁和哲理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鸿绪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王鸿绪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