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9:54:42

吾母倚闾久,风尘望早归。

惊看游子面,为浣去时衣。

岩笋经冬出,慈乌向晚飞。

《白华》堪志养,不必羡甘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母倚闾久,风尘望早归。
惊看游子面,为浣去时衣。
岩笋经冬出,慈乌向晚飞。
白华堪志养,不必羡甘肥。

白话文翻译:

我的母亲在门口等了很久,满脸风尘希望我早日归来。
她惊喜地看着游子的面容,仿佛在为我洗去过去的衣衫。
岩石上的笋子经过冬天依然长出,慈爱的乌鸦在黄昏时分飞去。
白色的花朵值得珍惜,不必羡慕那肥美的甘蔗。

注释:

  • 倚闾:倚靠在门口,表示母亲在门外等待。
  • 风尘:指旅途的艰辛和劳累。
  • 游子:指外出游历或工作的子女。
  • :洗涤。
  • 岩笋:指岩石上生长的竹笋。
  • 慈乌:慈爱的乌鸦,象征母亲的关爱。
  • 白华:白色的花,这里可指清白、高洁的志向。
  • 甘肥:甘蔗,指丰腴的物质享受。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慈乌”可以联想到《诗经·小雅·天保》中的“天之生我,我生之子”。这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关爱与牵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鸿绪,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亲情、乡土的眷恋。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王鸿绪游历他乡期间,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思念与归家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诗歌鉴赏:

《归来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亲情和思乡情怀的诗作。诗的开头,作者以“吾母倚闾久”引入,展现出一位母亲在门口等待游子的场景,令人感受到浓厚的母爱与牵挂。接着,母亲的惊喜与游子的归来形成鲜明对比,显现出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深刻。

诗中提到的“岩笋经冬出,慈乌向晚飞”,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母爱的恒久与坚韧。母亲的爱如同岩石上的笋子,经过严冬依然生长,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生命力。

最后一句“白华堪志养,不必羡甘肥”则将主题引向更高的境界,强调内心的追求与精神的富足。白华象征着志向的纯洁与高尚,暗示着物质的丰盈并非唯一的追求,倡导人们珍惜精神世界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传达出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母倚闾久:母亲在门口静静等待,表现出母亲的思念与耐心。
  2. 风尘望早归:形容旅途的艰辛与母亲期盼游子回家的心情。
  3. 惊看游子面:母亲看到游子的面容,感到惊喜。
  4. 为浣去时衣:象征着母亲希望为游子洗去过去的旅途疲惫。
  5. 岩笋经冬出:自然界的生命力,暗示着希望与重生。
  6. 慈乌向晚飞:慈爱的乌鸦飞向晚空,暗示母亲的爱与关怀。
  7. 白华堪志养:强调志向的纯洁与高尚。
  8. 不必羡甘肥:提醒人们物质的丰盈并非唯一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以“岩笋”比喻母亲的坚韧,借“白华”表达志向的高洁。
  • 拟人:将母亲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有着较好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纯洁理想的追求,强调了亲情的珍贵。通过对自然和母爱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温馨而坚定的情感,强调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母亲:象征着无私的爱与牵挂。
  • 游子:代表了离家的人,承载着思乡之情。
  • 岩笋: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 慈乌:代表母亲的关怀与温暖。
  • 白华:象征着高洁的志向与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吾母倚闾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思念
    B. 喜悦
    C. 失落
    答案:A

  2. “岩笋经冬出”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A. 生命的脆弱
    B. 生命的坚韧
    C. 生命的短暂
    答案:B

  3. 本诗强调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物质追求
    B. 精神追求
    C. 社交追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王鸿绪的《归来二首》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达了思乡之情,但王鸿绪更注重亲情与母爱,而李白则聚焦于孤独的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共通之处,但在表现手法上则体现了各自的风格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鸿绪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鸿绪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