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禹汤文武周公》

时间: 2025-01-17 09:54:52

千圣相承惟道一,忧勤惕厉意尤深。

至诚之理元无息,有息良非天地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圣相承惟道一,忧勤惕厉意尤深。
至诚之理元无息,有息良非天地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道德和正义的传承,强调了勤勉和警惕的重要性。至诚的道理是永恒不变的,而那些有私心的人则是违背天地的真义。

注释

  • 千圣:指历史上许多圣贤。
  • :唯独、只。
  • 道一:指道德、正义的理念是一致的。
  • 忧勤惕厉:忧虑、勤奋、警惕和严格要求自己。
  • 至诚:至高无上的诚意。
  • 无息:没有间断,永恒不变。
  • 有息:有私心,产生私利。

典故解析

  • 圣贤:在中国古代,圣贤是指拥有高尚德行和深厚智慧的人。诗中提到的“千圣”包含了诸如孔子、孟子等人,他们都以道德为先,传承了正义的思想。
  • 天地心:指宇宙的本质和规律,强调道德和正义要符合自然法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反映道德、政治的思考,风格追求质朴而深刻。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士人关注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因此创作了许多表现道德思想的诗篇。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和个人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道德的传承与坚守。诗的开头提到“千圣相承惟道一”,表明了历史上无数圣贤所追求的道德理念是一致的,强调了道德的普遍性与重要性。接下来的“忧勤惕厉意尤深”则表达了追求道德需要勤奋与警惕,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对道德的警觉。

“至诚之理元无息”则进一步强调了道德真理的恒久和不变,而“有息良非天地心”则对那些有私心的行为给予了批判,指出其与天地的真义相悖。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冲突,也让人深思。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沉重而又坚定,表达了对道德信仰的坚守和对不良行为的警惕,反映了士人对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通过对比与警示,诗歌鼓励人们追求真理,保持诚意,追随古圣贤的足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圣相承惟道一:历史上无数圣贤都传承了同一个道理,即道德的真理。
  2. 忧勤惕厉意尤深:为了追求这个道理,必须保持忧虑,勤奋,警惕和严格要求自己。
  3. 至诚之理元无息:至高无上的诚意和道理是永恒不变的。
  4. 有息良非天地心:那些带有私心的行为与天地的真理相违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忧勤惕厉”与“至诚之理”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道理比作天地的心,强调其根本性与永恒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在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方面保持警惕与勤奋,追求真理与诚意。它反映了士人对传统道德的坚守与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意象分析

  • 千圣:象征古今圣贤的智慧与伦理传承。
  • 道一:象征统一的道德理念。
  • 至诚之理:象征真理与诚意,代表永恒不变的道德标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千圣”主要指的是?

    • A. 现代的科学家
    • B. 历史上的圣贤
    • C.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 D. 士兵
  2. “忧勤惕厉意尤深”中的“惕”是什么意思?

    • A. 休息
    • B. 警惕
    • C. 忧虑
    • D. 努力
  3. “至诚之理元无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 A. 真理是可以改变的
    • B. 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 C. 真理只在特定情况下有效
    • D. 真理是个人的看法

答案

  1. B. 历史上的圣贤
  2. B. 警惕
  3. B. 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 《论语》:孔子所传承的道德与伦理思想。

诗词对比

  • 《论语·为政》:与本诗同样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但更侧重于具体的行为规范和实践。
  • 杜甫《春望》:反映了国家动荡下的士人情怀,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宋代诗人的优秀作品,提供背景和注释。
  • 《论语》:理解儒家思想与道德观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