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书答朝中旧友》

时间: 2025-01-19 13:20:34

少日治文章,亦曾观国光。

山林虽不返,畎亩未尝忘。

麋鹿宁无志,鹓鸿自有行。

还知今日事,大故索思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日治文章,亦曾观国光。 山林虽不返,畎亩未尝忘。 麋鹿宁无志,鹓鸿自有行。 还知今日事,大故索思量。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我致力于写作文章,也曾见识过国家的辉煌。 虽然不再回到山林隐居,但对农田的情怀从未忘记。 麋鹿难道没有志向,鹓鸿自有其飞行的轨迹。 现在我明白了今日的处境,大事需要深思熟虑。

注释:

字词注释:

  • 少日:年轻时。
  • 治文章:写作文章。
  • 观国光:见识国家的辉煌。
  • 山林:指隐居的地方。
  • 畎亩:农田,这里指对农村生活的怀念。
  • 麋鹿:比喻隐士。
  • 鹓鸿:比喻有志向的人。
  • 大故:大事。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诗中“麋鹿”和“鹓鸿”的比喻常见于古代文学,用以表达隐逸与志向的不同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其诗多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去与现在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邵雍在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表达了对年轻时写作和对国家辉煌的记忆,以及对隐居生活和农田情怀的怀念,同时思考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年轻时的辉煌与现在的沉思,展现了作者对过去与现在的深刻反思。诗中“山林虽不返,畎亩未尝忘”一句,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怀念,也体现了对农田的深厚情感。而“麋鹿宁无志,鹓鸿自有行”则进一步以动物为喻,表达了无论隐逸还是追求,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日治文章,亦曾观国光”:回忆年轻时致力于写作,并见识过国家的辉煌。
  2. “山林虽不返,畎亩未尝忘”:虽然不再回到山林隐居,但对农田的情怀从未忘记。
  3. “麋鹿宁无志,鹓鸿自有行”:麋鹿(隐士)难道没有志向,鹓鸿(有志向的人)自有其飞行的轨迹。
  4. “还知今日事,大故索思量”:现在我明白了今日的处境,大事需要深思熟虑。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麋鹿”和“鹓鸿”作为比喻,分别代表隐逸和志向。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山林虽不返,畎亩未尝忘”。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深思熟虑,体现了对隐逸生活和志向追求的平衡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林:隐居的象征。
  • 畎亩:农田,代表对农村生活的怀念。
  • 麋鹿:隐士的象征。
  • 鹓鸿:有志向的人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麋鹿”和“鹓鸿”分别代表什么? A. 隐士和有志向的人 B. 动物和鸟类 C. 隐士和农民 D. 动物和隐士

  2. 诗中“畎亩未尝忘”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农田的厌恶 B. 对农田的怀念 C. 对农田的无感 D. 对农田的恐惧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隐居山林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邵雍的这首诗都表达了隐逸的主题,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自然与宁静,而邵雍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过去与现在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邵雍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