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津多乱石,石里闲寻覔。真玉固难求,似玉亦难得。徒有碌碌青,亦有磷磷白。奈无清越声,更无温润色。
白话文翻译:
在天津这个地方,乱石遍布,我在石头中悠闲地寻找。真正的玉石固然难以找到,连像玉的石头也不容易得到。这些石头只有普通的青色和白色,没有清脆悦耳的声音,也没有温润的色泽。
注释:
- 天津:指河流的渡口。
- 寻覔:寻找。
- 真玉:真正的玉石。
- 似玉:像玉的石头。
- 碌碌青:普通的青色。
- 磷磷白:闪闪发光的白色。
- 清越声:清脆悦耳的声音。
- 温润色:温润的色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以理学思想为背景,强调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这首诗《乱石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或观察自然时,对乱石中的玉石之难得有所感慨而作,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乱石中寻找玉石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真玉固难求,似玉亦难得”一句,既是对玉石难得的客观描述,也隐喻了人生中美好事物的难以获得。而“徒有碌碌青,亦有磷磷白”则进一步以石头的颜色来象征现实中的平凡和无特色。最后两句“奈无清越声,更无温润色”则是对这些石头缺乏玉石特质的总结,也是对现实缺乏美好品质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乱石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津多乱石,石里闲寻覔。
- 描述了天津这个地方乱石遍布,作者在其中悠闲地寻找。
- 真玉固难求,似玉亦难得。
- 表达了真正的玉石难以找到,连像玉的石头也不容易得到。
- 徒有碌碌青,亦有磷磷白。
- 描述了这些石头只有普通的青色和闪闪发光的白色。
- 奈无清越声,更无温润色。
- 总结了这些石头没有清脆悦耳的声音,也没有温润的色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乱石中的石头比喻为现实中的平凡事物,缺乏美好特质。
- 拟人:通过“闲寻覔”赋予作者行为以悠闲的态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乱石中寻找玉石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中缺乏美好品质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乱石、真玉、似玉、碌碌青、磷磷白、清越声、温润色。
- 详细解释:乱石象征现实中的平凡和杂乱,真玉和似玉象征美好事物,碌碌青和磷磷白象征平凡的颜色,清越声和温润色象征美好特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真玉固难求”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真正的玉石容易找到 B. 真正的玉石难以找到 C. 像玉的石头容易找到 D. 像玉的石头难以找到
-
诗中“徒有碌碌青,亦有磷磷白”描述了什么? A. 玉石的颜色 B. 乱石的颜色 C. 玉石的声音 D. 乱石的声音
-
诗中“奈无清越声,更无温润色”表达了什么? A. 玉石有清脆的声音和温润的色泽 B. 乱石有清脆的声音和温润的色泽 C. 玉石没有清脆的声音和温润的色泽 D. 乱石没有清脆的声音和温润的色泽
答案: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邵雍的其他诗作,如《观物吟》、《观棋大吟》等,这些作品同样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王之涣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而邵雍的《乱石吟》则通过对乱石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诗集》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