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倾城追逐艳阳天,上巳清明节序连。
桃李光阴足骀荡,湖山风月更鲜妍。
谷中答响飘新曲,波底妆光飏彩船。
迟日未西人已醉,绿杨柔弱舞秋千。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美丽的城市里,人们追逐着阳光灿烂的日子,正值上巳和清明节的交替。桃花和李花绽放的时光让人神驰,湖泊和山川的风景更显得迷人。山谷中传来悠扬的新曲,水面上装点着五彩的船只。太阳还未西沉,人们已经陶醉,柔弱的柳树随风舞动,似在荡秋千。
注释:
- 倾城:指美丽的城市,形容景色如画。
- 上巳:古代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三,代表春天的到来。
- 骀荡:形容轻松、自由的样子。
- 妆光:装饰光彩,形容水面波光粼粼。
- 迟日未西:形容太阳还未落下,光线依然明亮。
- 舞秋千: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人们的欢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绘,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丽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和哲思。
创作背景:
《游春》创作于春季,上巳和清明节的时节,正是春暖花开的美好时光。诗人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人们的欢愉,因而写下了这首充满生机的诗作。
诗歌鉴赏:
《游春》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人们的欢快。开篇即以“倾城追逐艳阳天”引出主题,描绘出城市在阳光下的生动景象,令人感受到春日的温暖和活力。接着提到“桃李光阴足骀荡”,不仅体现了春天花开的美景,也暗含了光阴流逝的哲理。
诗中通过“湖山风月更鲜妍”的描写,突显了大自然的美丽,湖泊与山川、风与月交相辉映,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随后“谷中答响飘新曲”与“波底妆光飏彩船”的结合,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音乐和色彩,也让人沉浸在那种欢乐的气氛中。最后两句“迟日未西人已醉,绿杨柔弱舞秋千”,描绘了人们在春日美景中陶醉的状态,柳树轻舞,似乎在与人们的欢愉互动,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整首诗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倾城追逐艳阳天:展现了城市在阳光下的生机与活力,暗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上巳清明节序连:提及两个春季节日,营造出节日的氛围与春天的气息。
- 桃李光阴足骀荡:桃花和李花盛开,时间在轻松愉悦中流逝,象征着春天的繁荣。
- 湖山风月更鲜妍:自然景色的美丽与生动,强调了春天的魅力。
- 谷中答响飘新曲:形象地描绘了春日的音乐,强调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 波底妆光飏彩船:水面波光粼粼,船只装点其中,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迟日未西人已醉:太阳未落,人们已沉醉于春日的欢乐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 绿杨柔弱舞秋千:柳树随风摇曳,象征生机与快乐,传达出温柔的春日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波底妆光”,通过拟人化的表达,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上处理得当,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赞美,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人们的欢愉,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艳阳天:象征温暖与希望。
- 桃李:象征春天的繁荣与生机。
- 湖山: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新曲: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欢乐。
- 秋千:象征无忧无虑的童年与欢乐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游春》中的“上巳”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端午节
- B. 清明节
- C. 春分
- D. 上巳节
-
诗中提到的“绿杨”主要象征什么?
- A. 努力
- B. 生机
- C. 哀伤
- D. 旅行
-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对秋天的感慨
- B. 春天的赞美
- C. 对人生的思考
-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杨绘的《游春》更侧重于描绘春天的景色与人们的生活,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强调个人的旅途与感悟。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但其情感更加沉重,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观止》
- 《中国古代诗词选》
以上内容涵盖了对于《游春》的全方位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该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