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

时间: 2025-01-01 10:06:43

楚山秋霁后,突兀望匡庐。

瀑布云开处,香炉雨过初。

双溪才咫尺,五老在空虚。

欲问远公迹,苍茫指点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庐山
作者: 德溥 〔清代〕

楚山秋霁后,突兀望匡庐。
瀑布云开处,香炉雨过初。
双溪才咫尺,五老在空虚。
欲问远公迹,苍茫指点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诗人在秋天的雨后,远望巍峨的庐山,山峰耸立,气势雄伟。瀑布在云开雾散之间显得格外美丽,雨后的香炉峰显现出清新的气息。双溪水流相距不远,而五老峰则在空中显得虚无缥缈。诗人想要询问远公的踪迹,却只能在苍茫的山水中指点余韵。

注释:

  • 楚山: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山脉,具地方色彩。
  • 秋霁:秋天的雨停之后,天晴的状态。
  • 突兀:高耸、显眼,形容山峰的直立。
  • 香炉:指香炉峰,庐山著名的景点之一。
  • 双溪:指两条溪流,离得很近。
  • 五老:五老峰,庐山的又一著名山峰。
  • 远公:指的是隐士、道士,可能是指庐山的著名隐者。
  • 苍茫:形容景象的辽阔和朦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德溥(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曾任官职,精于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气韵生动,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庐山壮丽景色的赞美,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家思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望庐山》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庐山的秋日美景,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于一体。诗的开头描写了楚山在秋雨过后显得更加清晰,突显了庐山的雄伟与壮观。接着,诗人通过“瀑布云开处,香炉雨过初”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表现了清新与宁静。双溪与五老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庐山的神秘与空灵。结尾处,诗人以“欲问远公迹”引出对隐士生活的思索,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深刻理解。整首诗以清新明快的语言,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楚山秋霁后:描绘了秋天雨后的山景,楚山的清晰显现。
  2. 突兀望匡庐:强调庐山的雄伟和突出的姿态。
  3. 瀑布云开处:表现瀑布在云雾散去后的美丽。
  4. 香炉雨过初:描绘香炉峰在雨后初晴时的清新。
  5. 双溪才咫尺:表明两条溪流近在咫尺,强调地理特征。
  6. 五老在空虚:五老峰的虚无感,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7. 欲问远公迹:想要追寻隐者的踪迹,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8. 苍茫指点馀:在广阔的山水中,指向隐士留下的余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交融,形成丰富的意象。
  • 对仗: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山水象征着隐士的生活,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表现了对庐山壮丽的赞美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庐山:象征着雄伟与神秘。
  • 瀑布:象征着自然的流动与变化。
  • 双溪:代表着自然的亲密与和谐。
  • 五老峰:象征隐士的空灵与高远。
  • 远公:隐士的象征,代表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香炉”指的是哪个景点? A) 庐山
    B) 香炉峰
    C) 双溪
    D) 五老峰

  2. “欲问远公迹”中的“远公”指的是? A) 诗人
    B) 隐士
    C) 山神
    D) 文人

  3. “苍茫指点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无奈
    B) 向往
    C) 悲伤
    D) 迷茫

答案

  1. B) 香炉峰
  2. B) 隐士
  3. B) 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庐山的壮丽,语言豪放,意境高远;而德溥的《望庐山》则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表达,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德溥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庐山文化与历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