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桃园(送春)》

时间: 2025-01-19 13:20:51

青春不与花为主。

花正开时春暮。

花下醉眠休诉。

看取春归去。

莺愁蝶怨春知否。

欲问春归何处。

只有一尊芳醑。

留得青春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桃园(送春)
作者: 赵鼎 〔宋代〕

青春不与花为主。
花正开时春暮。
花下醉眠休诉。
看取春归去。

莺愁蝶怨春知否。
欲问春归何处。
只有一尊芳醑。
留得青春住。


白话文翻译:

青春不应与花争主。在花正盛开、春天却渐渐逝去时,花下沉醉入眠不再诉说。只看这春天慢慢离去。黄莺愁苦,蝴蝶怨恨,春天难道知道吗?想要问春天归去何处,只有一杯美酒,才能留住青春的身影。


注释:

  • 青春:指年轻的时光,生命的活力。
  • 花为主:意为花是春天的主角。
  • 春暮:春天的暮期,指春天即将结束。
  • 醉眠:指在花下沉醉入睡,表达一种惬意。
  • 莺愁蝶怨:描绘燕莺和蝴蝶对春天的怅惘与不满。
  • 芳醑:美酒,寓意借酒浇愁。
  • 留得青春住:希望通过美酒留住青春的时光。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春天的深切情感和对青春流逝的感慨,类似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鼎,字君实,号岳阳,宋代词人,曾任知州等职,因其政治抱负与时局的矛盾而经历波折。他的诗词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诗人借助春天的花开花落,表达生命的无常与对青春的珍惜,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诗歌鉴赏:

《醉桃园(送春)》是赵鼎的一首抒情诗,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来去,表达了对青春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切感慨。诗中以“花”为媒介,象征着青春的美好与短暂。开头的“青春不与花为主”直接指出了花与青春的关系,暗示青春不应被花的盛开所主宰,但花正盛开时,春天却已接近尾声,诗人以此抒发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惋惜之情。

接下来的“花下醉眠休诉”则展现了诗人宁愿在花下沉醉入睡,不愿诉说青春的流逝,这种选择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与对美好瞬间的留恋。“莺愁蝶怨春知否”这一句,黄莺与蝴蝶的愁苦与怨恨,形成了生动的意象,象征着自然界对春天离去的敏感与悲伤。

最后两句“只有一尊芳醑,留得青春住”,则是诗的高潮,强调了美酒的价值,暗示借酒来延续青春的愿望,表现了人对于美好时光的追求与留恋。

整首诗运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描绘出春天的绚丽与即将逝去的青春,情感深邃,意境悠远,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春不与花为主:青春不应被花的盛开所主导,暗示对生命主权的看法。
  2. 花正开时春暮:春天已近尾声,而花正盛开,形成强烈的对比。
  3. 花下醉眠休诉:在花下醉酒入眠,不再诉说青春的流逝。
  4. 看取春归去:静静地看着春天的离去。
  5. 莺愁蝶怨春知否:黄莺与蝴蝶都在为春天的去而愁苦,问春天是否知道。
  6. 欲问春归何处:想要询问春天归去的方向。
  7. 只有一尊芳醑:只有一杯美酒陪伴。
  8. 留得青春住:希望通过美酒留住青春的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花”比喻青春的美好,用“芳醑”比喻留住青春的方式。
  • 拟人:黄莺与蝴蝶被赋予情感,表现对春天的感受。
  • 对仗:如“莺愁蝶怨”,形成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青春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对生命无常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景物的深情观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青春和美好,寓意短暂而易逝。
  • :象征春天的生命力与灵动,表达对春天的依恋。
  • :象征自由与美丽,反映对时光流逝的忧愁。
  • 芳醑:象征美酒,寓意通过饮酒将美好时光留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芳醑”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美酒
    C. 一种乐器

  2. “莺愁蝶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愤怒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方面?
    A. 对战争的感慨
    B. 对青春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C. 对自然风光的描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花间一壶酒》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赵鼎的《醉桃园》更注重春天的离去与青春的流逝,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与感伤。两者都反映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但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沉郁,后者则更显柔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赵鼎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