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

时间: 2025-01-17 10:21:29

山深未必得春迟,处处山樱花压枝。

桃李不言随雨意,亦知终是有晴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深未必得春迟,
处处山樱花压枝。
桃李不言随雨意,
亦知终是有晴时。

白话文翻译:

在深山中,不一定就春天来得晚;
到处都是山樱花压弯了枝头。
桃花和李花虽不言语,却随雨水的变化而开放,
也知道终究会迎来晴朗的时光。

注释:

  • 春迟:春天来得晚。
  • 山樱:一种生长在山中的樱花,以其花色美丽著称。
  • 桃李:泛指桃树和李树,常用来比喻朋友或后辈。
  • 随雨意:指桃李在雨水的滋润下开放。
  • 晴时:指阳光明媚的天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字子云,号白云山人,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色,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方岳游历山林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变迁的深刻理解。诗中以春花为引,表达了对生命轮回的哲思。

诗歌鉴赏:

方岳的《入村》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开头的“山深未必得春迟”一句,便传达出一种哲理:在深山中,春天的到来并不总是缓慢的,暗示着自然的独特节奏。接下来的“处处山樱花压枝”,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山樱花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美丽。

诗的后半部分,“桃李不言随雨意”,通过桃李的无声生长,体现了生命的坚持与顺应自然的智慧。桃李虽不言语,但它们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反映出一种谦逊和默默奉献的精神。这种意象不仅赞美了自然的规律,也寓意了人们在生活中应有的态度:顺应时势,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信。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成功,方岳通过对植物的描绘,传达出对生命的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使这首诗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深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深未必得春迟:在深山之中,春天的到来并不一定是晚的,表现了对时间的不同看法。
  2. 处处山樱花压枝:四处盛开的山樱花压弯了枝头,生动描绘了春天的生机。
  3. 桃李不言随雨意:桃花和李花虽然不言语,但随着雨水的变化而开放,寓意生命的顺应与适应。
  4. 亦知终是有晴时:它们也明白,终究会有晴朗的日子,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桃李拟人化,赋予它们思想和情感。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哲理,增强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共生,表现了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望,鼓励人们在生活中要积极面对,顺应自然的变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深:象征着宁静与隐秘的自然环境。
  • 山樱花:代表着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 桃李:象征着繁荣与希望,常用以比喻人际关系的美好。
  • 雨意和晴时:分别象征着生活的困境与未来的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方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桃李不言随雨意”这句中的“桃李”指的是什么? A. 仅指桃树
    B. 仅指李树
    C. 桃树和李树的总称

  3. 本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对生命的无奈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希望
    C.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方岳《入村》杜甫《春望》: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方岳更侧重于自然的细腻与生命的哲学,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方岳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