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题付珠二首》

时间: 2025-01-17 10:21:08

初祖西来但指心,大光明藏在胸襟。

世间盲汉浑忘却,误向骊龙颔下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题付珠二首
作者:刘克庄
初祖西来但指心,大光明藏在胸襟。
世间盲汉浑忘却,误向骊龙颔下寻。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佛教的初祖(达摩)来到中国时,只是指向内心的智慧,真正的光明和真理藏在我们自己的胸怀中。然而,世间的盲人们却完全忘记了这一点,反而误以为要去骊龙(传说中的神龙)那儿寻找真理。

注释

  • 初祖:指佛教的初祖达摩,传说中他将佛教带到中国。
  • 大光明:指内心的智慧和启示。
  • 盲汉:比喻那些迷失于世俗的人,无法看清真理。
  • 骊龙:传说中的龙,象征着虚幻的追求或外在的事物。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初祖”是指印度僧人达摩,他是禅宗的创始人。达摩的教义强调内心的修行,而不是外在的形式。这首诗反映了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对世人迷失的批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梦得,号天池,宋代诗人,以词和诗闻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人们追求真理的误解,以及对内心智慧的重视,反映了当时对传统文化和宗教思想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达摩的形象开头,强调了内心智慧的重要性,反映了佛教禅宗的核心思想。首句“初祖西来但指心”直接指出达摩到来时所传达的理念,即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领悟,而非外在的形式。接下来的“大光明藏在胸襟”则进一步阐明,光明和真理并不在遥不可及的地方,而是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后两句则转向批判,指出世间“盲汉”们的迷失,他们完全忘记了内心的智慧,而是向外去寻找,象征着对世俗事物的追逐与误解。这种反差不仅突显了诗人对人性的思考,也传达了一种急迫感,希望人们能够觉醒,回归内心的真实。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通过对比手法把内心的光明与世俗的盲目对立起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至今仍然对我们有所启发,使人反思自身的追求和内心的真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祖西来但指心:达摩从西方来到中国,只是指向人的内心。
  • 大光明藏在胸襟:真正的光明和智慧都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 世间盲汉浑忘却:世上的人们对于这一真理完全忘却。
  • 误向骊龙颔下寻:他们错误地去追寻外在的事物,象征着虚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心”和“骊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内心智慧的重要性。
  • 隐喻:骊龙作为一种象征,代表着那些表面光鲜却空洞的追求。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内心智慧的重要性,批判了人们对外在事物的追逐与迷失,倡导内省与自我觉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初祖:象征着智慧的源泉,指向内心的启示。
  • 大光明:代表内心的智慧和真理。
  • 盲汉:比喻那些迷失在世俗中的人,缺乏自我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初祖”指的是谁? A. 释迦牟尼
    B. 达摩
    C. 李白
    D. 杜甫

  2. “大光明藏在胸襟”中的“大光明”指的是什么? A. 物质财富
    B. 内心的智慧
    C. 外在的荣华
    D. 名声与地位

  3. 诗中提到的“盲汉”是指什么人? A. 眼盲的人
    B. 迷失于世俗的人
    C. 聋哑的人
    D. 智慧的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心经》:反映了佛教哲学思想。
  • 《问佛》:同样探讨了内心的智慧与外在的追求。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相比,两首诗都探讨了内心与外在的关系,但刘克庄的诗更专注于佛教哲学,而白居易则带有更多的生活哲理和人情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3. 《禅宗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