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
作者:杨万里
蹈月敲门访病夫,
问来还是雪堂苏。
不知把烛高谈许,
曾举乌台诗帐无。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敲门拜访这位病中的朋友,
问他是否还是在雪堂吟唱苏轼的诗句。
不知他是否曾在烛光下高谈阔论,
是否曾提及那乌台诗案的事情。
注释:
- 蹈月:在月光下。
- 敲门:指拜访。
- 病夫:生病的人,此处指荆公。
- 雪堂:指苏轼的雪堂,苏轼曾在此处创作。
- 烛:蜡烛,指夜晚读书或谈论诗文时的情景。
- 乌台诗案:指宋代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因其诗作遭受的政治迫害。
典故解析:
“乌台诗案”是指北宋时期,苏轼因诗作被人曲解而遭到诬陷,经历了一场政治风波,最终被判流放。这一事件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体现了文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政治风波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他的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与荆公(荆棨)友好交往的时期。荆公因病而居,杨万里在此时拜访,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并隐喻对文学的追求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月夜探访病友的情景,表现出深厚的友谊与关怀。开头的“蹈月敲门”不仅营造出宁静的氛围,还隐含着夜晚的静谧与诗人的心境。接下来的“问来还是雪堂苏”体现了对友人病情的关心,同时也引发对苏轼的怀念,显示出诗人对文学的追求与认同。
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了月光、病榻与蜡烛,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又温情的画面。诗人以轻松自然的语调,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文学的热爱,展现出一种“人间有情”的美好情感。
诗词解析:
- 蹈月敲门: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夜晚,诗人以月光为伴,前来探望病友,体现了关心与温暖。
- 问来还是雪堂苏:提到苏轼的雪堂,既是对友人病情的询问,也暗示了文学的传承与对经典的敬仰。
- 不知把烛高谈许:表达对友人是否在烛光下继续探讨诗篇的好奇,反映了对文学交流的渴望。
- 曾举乌台诗帐无:引入乌台诗案,暗指文学创作中的艰难与不易,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友谊的象征,增添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蹈月”和“敲门”的对仗,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象征:通过“烛光”象征学术与思考的光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对文学的敬仰,描绘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文人与文人之间的情谊与文化传承。诗人在关怀中探讨了文学的力量与历史的重压。
意象分析:
- 月光:象征宁静与思念,给人以清冷而温暖的感觉。
- 烛光:象征知识的光辉与夜晚的思考,暗示对文学讨论的热情。
- 病榻:体现人间的脆弱与友谊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乌台诗案”是什么?
- A. 一场诗歌比赛
- B. 苏轼的政治事件
- C. 一座古代建筑
- 答案:B
-
杨万里在月光下敲门是为了:
- A. 拜访朋友
- B. 参加聚会
- C. 独自思考
- 答案:A
-
“雪堂”指的是:
- A. 苏轼的住所
- B. 一种诗歌风格
- C. 一种饮品
-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杨万里与李白的月夜主题:
- 杨万里在月夜中探友,体现了温情的友情。
- 李白则是在月下独酌,表现出孤独的自由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古典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