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毅斋郑观文二首》

时间: 2025-01-04 08:58:38

嘉定名尤重,端平眷最浓。

子虽曾摄相,公自要明农。

尚意宣麻拜,俄惊斩板封。

白头西府掾,无复奉从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毅斋郑观文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嘉定名尤重,端平眷最浓。
子虽曾摄相,公自要明农。
尚意宣麻拜,俄惊斩板封。
白头西府掾,无复奉从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郑观文的缅怀与哀悼。嘉定的名声尤为重要,端平年间的恩宠最为深厚。郑观文虽然曾担任高官,但他始终关注着农业的明朗发展。诗人还记得他在宣麻时的庄重祭拜,谁知这一切却在斩首的封号中戛然而止。如今,他已经白发苍苍,身为西府的官员,已无从再享受那种从容的生活。

注释:

  • 嘉定:指南宋时期的一个地方,因其名声显赫而被提及。
  • 端平:指南宋的一个年号。
  • 摄相:指的是代行宰相职务。
  • 明农:强调对农业的重视。
  • 宣麻:指祭祀时的仪式。
  • 斩板封:可能指斩首或被贬职,表示命运的突变。
  • 白头:形容年老,表示对郑观文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景升,号毅斋,南宋诗人,因其诗风豪放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抒情和咏史为主,在宋诗中占有一席之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郑观文去世之际,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哀悼与追忆。诗中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政治风云与社会变迁,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充满了感慨与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强烈的情感和鲜明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对郑观文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直接点出嘉定和端平,这不仅是对郑观文生平经历的追溯,也为整首诗定下了历史的基调。接着,诗人提到郑观文曾任高官,然而他心中始终牵挂着农业发展,显示出他对社会民生的关心与责任感。

“尚意宣麻拜,俄惊斩板封”的转折,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郑观文的祭祀仪式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断,仿佛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捉弄。最后一句“白头西府掾”,更是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通过对郑观文经历的回顾,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嘉定名尤重:强调嘉定这个地方的声望与重要性。
  2. 端平眷最浓:指出在端平年间,郑观文受到的宠爱与恩惠极为深厚。
  3. 子虽曾摄相:提及郑观文曾经担任宰相,表明其地位的显赫。
  4. 公自要明农:表现郑观文对农业的重视,体现其为民之心。
  5. 尚意宣麻拜:描述郑观文举行祭祀的庄重场景。
  6. 俄惊斩板封:对比祭祀的庄重与突如其来的命运转变。
  7. 白头西府掾:最后感慨郑观文年迈的身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嘉定名尤重,端平眷最浓”,前后句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郑观文的经历比作祭祀与变故,突显人生的无常。
  • 反转:通过“尚意宣麻拜”到“俄惊斩板封”的突变,强调命运的不可预测。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郑观文的追忆与哀悼,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郑观文的经历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悲剧,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嘉定:象征声望与历史。
  • 端平:代表政治的恩宠。
  • 农业:象征民生与责任。
  • 祭祀:象征对过往的追忆与敬意。
  • 白头:象征人生的苍老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嘉定”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地名
    • B. 人名
    • C. 事件
  2. 郑观文在诗中被描述为:

    • A. 只关注个人利益
    • B. 关心民生农业
    • C. 没有官职
  3. 诗中提到的“斩板封”象征什么?

    • A. 荣誉
    • B. 变故与无常
    • C. 祭祀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故人和社会现状的感慨,展现出更为沉重的历史背景。
  • 李白《夜泊牛津》: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流露出对人生与理想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刘克庄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