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福清道中作)》
时间: 2025-01-19 15:48: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入松(福清道中作)》
作者:刘克庄
橐泉梦断夜初长。
别馆凄凉。
细思二十年前事,
叹人琴已矣俱亡。
改尽潘郎鬓发,
消残荀令衣香。
多年布被冷如霜。
到处同床。
箫声一去无消息,
但回首天海茫茫。
旧日风烟草树,
而今总断人肠。
白话文翻译:
梦中来到橐泉,夜晚渐渐漫长。
别馆里一片凄凉。
细细回想二十年前的事情,
叹息人已去,琴声也随之消亡。
潘郎的鬓发已全数变白,
荀令的衣香也已消散。
多年用布被,冷得如同霜。
到处都是同床共眠的孤寂。
箫声一去无音信,
回首望去,天海茫茫。
往日的风烟草树,
如今都令我断肠。
注释:
- 橐泉:地名,指作者梦中的地方。
- 潘郎、荀令:可能是作者的友人或爱人,这里指代逝去的人。
- 冷如霜:形容被褥的冷,表达心理的孤寂。
- 箫声:指古筝或箫的声音,寓意着思念和无奈。
典故解析:
- 二十年前:暗指作者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感伤。
- 琴已矣俱亡: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琴声般消逝,象征着友情或爱情的破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景明,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他的诗词风格沉郁、细腻,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对往昔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福清的旅途中,反映了作者对曾经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逝去人事的哀伤。时代背景下,南宋社会动荡,诗人心中充满对故人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风入松(福清道中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开头两句“橐泉梦断夜初长”,构建了一个孤独且凄凉的场景,梦境的破碎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割裂。接着,诗人通过对二十年前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已逝友人的思念与叹息。诗中反复出现的“冷”、“凄凉”等词汇,增强了孤独感,突显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尤其是“箫声一去无消息”,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遗憾与寂寞。最后,以“旧日风烟草树”而今“总断人肠”结尾,表现了时间的无情和变迁带来的情感创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橐泉梦断夜初长:梦境中来到橐泉,随着夜的加长感到梦已破灭。
- 别馆凄凉:独自一人在别馆,感到十分凄凉。
- 细思二十年前事:细细回忆起二十年前的种种往事。
- 叹人琴已矣俱亡:感叹身边的人和过去的美好已不复存在。
- 改尽潘郎鬓发:白发苍苍,暗示岁月的流逝。
- 消残荀令衣香:昔日的衣香已随风而逝。
- 多年布被冷如霜:孤独的日子,布被的冷意如霜。
- 到处同床:四处都是孤独的伴侣。
- 箫声一去无消息:曾经的音乐声再也听不到。
- 但回首天海茫茫:回首往事,眼前一片茫然。
- 旧日风烟草树:昔日的风景如烟,难以追寻。
- 而今总断人肠:如今只剩下无尽的痛苦和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别馆凄凉”与“细思二十年前事”形成对比,加深情感的对立。
- 比喻:如“冷如霜”比喻孤寂的生活,增强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对失去友人的惋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情感基调沉重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橐泉:梦中的意象,象征对美好过去的追寻。
- 箫声:象征思念与孤独。
- 布被:象征生活的冷清和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潘郎”是谁的代称?
- A) 朋友
- B) 爱人
- C) 亲人
- D) 陌生人
-
诗中“冷如霜”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天气
- B) 心情
- C) 被褥
- D) 房间
-
诗中反复提到的“箫声”代表了什么?
- A) 音乐
- B) 思念
- C) 快乐
- D) 过去
答案:
- B) 爱人
- C) 被褥
-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风入松》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均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苏轼则在历史背景下融入了更广阔的历史视角。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刘克庄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