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首》

时间: 2024-09-19 22:09:08

淳熙以后绍熙前,曹马灰寒不复燃。

宁作归来词引避,可为劝进表求全。

斜川妙语超言外,广武狂谈发酒边。

赖有遗文堪可质,世谁陶阮岂其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淳熙以后绍熙前,曹马灰寒不复燃。
宁作归来词引避,可为劝进表求全。
斜川妙语超言外,广武狂谈发酒边。
赖有遗文堪可质,世谁陶阮岂其然。

白话文翻译:

在淳熙年间之后,绍熙年间之前,战马已无生气,再也无法燃起战火。
宁愿写下归隐的诗句以避世,也愿意为劝进而求全。
在斜川的妙谈中,超越了言语之外的境界,而在广武的狂谈中,酒后言辞更显放纵。
幸好还有古人的遗文可以作为借鉴,世上又有谁能比得上陶渊明和阮籍呢?

注释:

  • 淳熙:南宋时期的一个年号,时间大致在公元1174年至1189年。
  • 绍熙:南宋时期的另一年号,时间大致在公元1189年至1194年。
  • 曹马:指战马,象征战争与动荡。
  • 归来词:指回归隐逸生活的诗歌。
  • 斜川:可能指某个地方或环境,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 广武:广武的狂谈可能指的是一种放纵的言辞。
  • 陶阮:指陶渊明和阮籍,二人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逸诗人,象征着归隐与清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0年-1269年),字梦阮,号铁崖,南宋诗人,政治家,官至太常卿。他的诗风婉约而深沉,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常常关注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创作背景:

《杂兴十首》是刘克庄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惶恐。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刘克庄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诗中开篇即提到历史的时间节点,暗示了社会动荡的背景。诗人以“曹马灰寒不复燃”来形象地表达自己对战争与暴政的厌倦,反映出一种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接着,诗人提出了自我归隐的选择,宁愿以诗歌记录内心的感受,也不愿意卷入权力的漩涡。

“斜川妙语超言外,广武狂谈发酒边”,这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谈,既有对超脱世俗的理想追求,又有对现实中放纵的无奈。最后两句“赖有遗文堪可质,世谁陶阮岂其然”,则是对古人陶渊明和阮籍的敬仰与追随,表明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理想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批判。

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与个人的孤独感,展现了刘克庄在面对动荡时代时的无奈与渴望。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与传统的深刻敬意,体现了诗人在历史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思考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淳熙以后绍熙前:指出历史的时间,表明时代背景的变迁。
  • 曹马灰寒不复燃:用战马象征战争的消亡,表示对和平的渴望。
  • 宁作归来词引避:显示出诗人宁愿逃避现实,寻求内心的宁静。
  • 可为劝进表求全:即使在劝进的情况下,依然追求内心的完整。
  • 斜川妙语超言外:描绘理想的交谈,超越了表面的言语。
  • 广武狂谈发酒边:表现出放纵与无奈。
  • 赖有遗文堪可质:强调古人的遗文作为精神的寄托。
  • 世谁陶阮岂其然:最后对古人归隐精神的敬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归来词引避,劝进表求全”。
  • 比喻:曹马比喻国家的动荡,斜川与广武比喻诗人与友人的交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古人精神的向往,表现出个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曹马:象征战争与动乱,表现出对和平的渴望。
  • 斜川:隐喻理想的隐逸生活。
  • 广武:象征现实中放纵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曹马灰寒”主要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自然
    • D. 财富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陶阮”指的是________

  3. 判断题: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对/错)

答案:

  1. B. 战争
  2. 陶渊明,阮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的隐逸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均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刘克庄在动荡背景中更显无奈,而陶渊明则是对理想生活的直接描绘和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刘克庄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