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是包山林屋,高为飘渺仙峰。揽胜石公石姆,探奇大龙小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林和高耸入云的仙峰。诗人漫步在这美丽的风景中,欣赏着奇特的岩石,探寻着神奇的龙。
注释:
- 幽:幽静,安静的环境。
- 包山林屋:包围着山林的小屋,形容环境幽静。
- 高为:高耸,形容山峰的高度。
- 飘渺:轻盈,模糊,似乎在空中飘荡。
- 揽胜:欣赏美景。
- 石公石姆:指奇特的石头,可能是指山中的奇石。
- 探奇:探索奇妙的事物。
- 大龙小龙:可能是形容山中流动的水流,或是形象地指代山中灵动之物。
典故解析:
该诗中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仙峰”和“龙”的意象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神秘和超凡的境界,体现了道教文化对自然的崇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清代诗人,以其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
创作背景:
《三台令 其三 洞庭杂兴》创作于清代,当时社会上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促使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仙境的追求与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自然景观。开篇的“幽是包山林屋”直接引入了一个宁静的环境,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而随后的“高为飘渺仙峰”则将视角提升,展现出山峰的高耸与不可捉摸,体现出自然的壮丽与神秘。接着“揽胜石公石姆”,诗人不仅是一个观赏者,更是一个探索者,试图通过欣赏石头的奇妙形状,来感知大自然的奥秘。最后一句“探奇大龙小龙”,则将整个诗句的意象升华,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和神秘,诗人通过对“龙”的描绘,传达出对大自然深刻的敬畏与热爱。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展现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是包山林屋: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林环境,营造出一种隐秘而平和的氛围。
- 高为飘渺仙峰:突出了山峰的高度与神秘,使人感到一种超脱尘世的飘渺感。
- 揽胜石公石姆: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欣赏,暗示着对大自然奇妙的探索。
- 探奇大龙小龙:用“龙”的形象,象征着自然的灵动与神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好奇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飘渺仙峰”,将山峰形容为仙境,增强了诗的神秘感。
- 对仗:如“石公石姆”与“龙小龙”,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探奇”来表现诗人对自然的亲切与探索欲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幽静山林与高耸山峰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奇迹的探索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林:象征宁静与隐秘,体现人们向往自然的心态。
- 仙峰:代表着超凡脱俗的境界,传达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奇石:象征着自然的奇妙与变化,表现出探索精神。
- 龙:在中国文化中,龙具有神秘和力量的象征意义,体现了自然的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幽是包山林屋”中的“幽”字最接近的意思是: A. 明亮
B. 安静
C. 热闹
D. 宽广 -
“飘渺仙峰”中的“飘渺”指的是: A. 真实
B. 清晰
C. 模糊
D. 确定 -
诗中提到的“龙”象征的是: A. 卑微
B. 力量与神秘
C. 友情
D. 财富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的壮丽与人对自然的向往,但更侧重于自我情感的表达。
- 《山居秋暝》: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淡泊的心境,与《三台令 其三》中的探索精神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赏析》
- 《山水诗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