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秋晓》

时间: 2025-01-19 15:57:43

雁声初到,远梦惊回早。

残月残灯和泪照,闲忆去年秋草。

起来检点芙蓉,愁红恰与人同。

赢得一身憔悴,哪堪更对秋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雁声初到,远梦惊回早。
残月残灯和泪照,闲忆去年秋草。
起来检点芙蓉,愁红恰与人同。
赢得一身憔悴,哪堪更对秋风。

白话文翻译:

大雁的叫声刚刚传来,远方的梦境让我惊醒得很早。
残缺的月光和灯火映照着我的泪水,闲暇时忆起去年秋天的草地。
我起身检查那芙蓉花,愁苦的红色正与我心中的忧伤相映。
我这身憔悴的模样,怎能再去面对这萧瑟的秋风。

注释:

  • 雁声:指大雁的叫声,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远梦惊回:远方的梦境被惊醒,表达对往事的追忆。
  • 残月残灯:月亮和灯火都显得微弱,象征着孤寂和哀愁。
  • 闲忆:悠闲地回忆,带有一种怀旧的情感。
  • 芙蓉:指的是荷花,在这里用来象征美丽和忧愁。
  • 愁红:愁苦的红色,暗示内心的悲伤。
  • 憔悴:形容脸色憔悴,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和疲惫。
  • 秋风:象征着秋天的萧瑟和冷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雯,清代女诗人,生平事迹较为模糊,但她的诗作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力。她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清平乐 秋晓》创作于秋季,正是思念和感伤的时节。诗人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清平乐 秋晓》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李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凄凉与思念。开头的“雁声初到”,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也暗示着秋天的到来,带来的是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情绪。接下来的“远梦惊回早”则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梦境的惊醒使得内心的思绪更加复杂。

“残月残灯和泪照”,在这句中,残缺的月亮和微弱的灯光映照着诗人的泪水,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孤独和无助。诗人回忆起去年秋天的草地,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追忆那些逝去的美好时光。

“起来检点芙蓉,愁红恰与人同”这一句,诗人用芙蓉花的愁苦色彩来映照自己的心情,愁红正与自己相伴,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叹。结尾的“赢得一身憔悴,哪堪更对秋风”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憔悴的状态让人难以再面对秋风的吹拂,显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疲惫和无奈。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李雯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也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凄凉与思念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雁声初到,远梦惊回早:描绘秋天的到来,诗人因大雁的叫声而惊醒,暗示内心的思绪。
  2. 残月残灯和泪照,闲忆去年秋草:残缺的月光和灯火映衬着泪水,回忆起去年的秋天。
  3. 起来检点芙蓉,愁红恰与人同:起身查看芙蓉花,愁苦的红色与自己的心情相映。
  4. 赢得一身憔悴,哪堪更对秋风:因思念而憔悴,无法再面对秋天的冷风。

修辞手法:

  • 比喻:把“愁红”比作内心的忧伤,形象地表达了情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使得诗句更具感染力。
  • 对仗:如“残月残灯”和“泪照”,形成了和谐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对秋天的感慨与思念,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展现了内心的忧伤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声:象征着秋天和思乡之情。
  • 残月:代表孤独与哀愁。
  • 芙蓉:象征美丽与忧伤。
  • 秋风:象征萧瑟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雁声”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到来
    • B. 秋天的到来
    • C. 春天的到来
  2. “残月残灯和泪照”中,诗人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与忧伤
    • C. 愤怒
  3. 诗中“愁红”指代什么?

    • A. 美丽的花
    • B. 诗人的忧伤
    • C. 秋天的景色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的作品,同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秋夕》:杜甫的诗作,描绘了秋天的凄凉与思绪。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与李雯的《清平乐 秋晓》,两者均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人生的感慨,但李清照的语言更显婉约,而李雯则多了一份直白与凄凉。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李雯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情感表达与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