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有寄》

时间: 2025-01-19 16:46:38

春寒恻恻。

两地应相忆。

从不分离今独宿。

料得天涯愁绝。

枕边忽听荒鸡。

打窗风雨凄其。

并作数行清泪,叮咛流到留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有寄
作者: 高旭 〔清代〕

春寒恻恻。两地应相忆。
从不分离今独宿。
料得天涯愁绝。
枕边忽听荒鸡。
打窗风雨凄其。
并作数行清泪,
叮咛流到留溪。

白话文翻译:

春寒料峭,令人心中凄楚。
两地相隔,想必彼此思念。
从未分离,如今却独自一人入睡。
我知道在天涯海角愁苦无边。
在枕边忽然听到荒鸡啼鸣。
窗外风雨凄冷,
泪水不禁流下,
滴滴答答流入溪水之中。

注释:

  • 春寒恻恻:春天天气寒冷,令人感到凄楚。
  • 两地应相忆:两人相隔两地,想必都在思念对方。
  • 从不分离今独宿:从未分开,如今却独自一人入睡。
  • 料得天涯愁绝:我想在天涯海角,愁苦无边。
  • 枕边忽听荒鸡:在枕边突然听到荒野里的鸡鸣。
  • 打窗风雨凄其:窗外的风雨凄冷。
  • 并作数行清泪:于是泪水流下。
  • 叮咛流到留溪:泪水叮咚流入溪水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旭,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以情感真挚、意象清新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对家国、友情和爱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寒之际,诗人身处异地,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此表达离别的苦涩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清平乐 有寄》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思念和孤独感。开篇“春寒恻恻”,用春天的寒冷象征内心的凄凉,情感的共鸣在此刻悄然流淌。接着诗人通过“两地应相忆”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生动地描绘出一种情感的相互依赖与牵挂。接下来的“从不分离今独宿”,更是将孤独的主题推向高潮,展现了一种对曾经温暖的追忆和对现实孤寂的感慨。

“料得天涯愁绝”,诗人深知分别后的苦闷与愁绪,是一种无奈的承认。此句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悲观预判,情感愈发沉重。接下来的“枕边忽听荒鸡”,则是对现实的细腻捕捉,荒鸡的啼鸣打破了寂静,增添了生活的苦涩。最后的“叮咛流到留溪”,泪水流淌,化为无声的倾诉,寄托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惆怅。

整首诗以春寒为引,层层递进,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与情感细腻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寒恻恻:描写春天的寒冷,给人心灵上的寒意,暗示离别的痛苦。
  • 两地应相忆:暗示分隔两地的恋人,彼此心中都有思念。
  • 从不分离今独宿:强调从未分开,现在却感到孤独,情感的对比尤为鲜明。
  • 料得天涯愁绝:表达了对未来的预见,忧伤的情感在此升华。
  • 枕边忽听荒鸡:细腻的生活场景,突显孤独的氛围。
  • 打窗风雨凄其:描绘了外界环境与内心情感的共鸣。
  • 并作数行清泪:泪水流下,情感的宣泄。
  • 叮咛流到留溪:象征着思念与忧伤的流淌,表达了情感的深邃与悠长。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寒恻恻比喻内心的孤寂。
  • 拟人:荒鸡的叫声仿佛在诉说诗人的心声。
  • 对仗:如“打窗风雨凄其”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与孤独感,展现了在春寒背景下,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无奈,反映出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寒:象征孤独与思念。
  • 荒鸡:代表孤独的生活与失落的情感。
  • 风雨:象征外部环境的凄冷,与内心的孤寂产生共鸣。
  • 清泪:代表思念与情感的流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寒恻恻”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春天的温暖
    • B. 春天的寒冷
    • C. 夏天的炎热
  2. 诗中“从不分离今独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不安
  3. “叮咛流到留溪”中的“叮咛”指的是什么?

    • A. 风声
    • B. 鸡鸣
    • C. 泪水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离别的思念与孤独。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对比: 高旭的《清平乐 有寄》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为抒发思乡情感的作品,但前者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思念,后者则侧重于壮丽的景色与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华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