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如无道国,而水冒城郭。
岂敢问天灾,但惭为政恶。
湍回万瓦裂,槎向千林阁。
独此怀百忧,思归卧云壑。
白话文翻译:
这不如一个无道的国家,水势汹涌,淹没了城池。
我怎敢询问天灾的原因,只感到为政之恶而羞愧。
急流冲击着万瓦飞裂,木筏漂向千林的阁楼。
唯独我心中怀有百般忧虑,思念故乡,想要卧于云壑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无道国:指没有明主的国家,政治混乱。
- 冒:浸没,淹没。
- 岂敢:怎么敢。
- 问天灾:询问自然灾害的原因。
- 惭:羞愧。
- 湍:急流。
- 槎:木筏。
- 林阁:指树林中的阁楼。
- 怀百忧:心中有很多忧虑。
- 云壑:云雾缭绕的山谷。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无道国”可引申为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政治混乱时期,如战国时期的纷争。
- “天灾”常被认为是对统治者德行的考验,古代文人多以此指责当政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梦得,号阮亭,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和政治诗闻名。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水灾频发。诗人面对天灾,无奈之余,将责任归咎于当权者的无能,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与忧虑。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大水后城中坏庐舍千余作诗自咎》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感的诗作。开篇即以“无道国”引入,强烈的否定句表明了诗人对当时政局的不满。接着,水灾如洪水猛兽,淹没了城郭,四周的景象变得惨不忍睹,诗人不仅仅在描绘一场自然灾害,更在控诉统治者的无能。诗中所提到的“湍回万瓦裂,槎向千林阁”,形象地展示了水流的力量以及对人类建筑和自然的破坏,令人感到无比心痛。
最后两句“独此怀百忧,思归卧云壑”则透露出诗人深沉的思乡情怀与无尽的忧虑。这里的“百忧”不仅仅是对灾难的担忧,更是一种对国家前途的焦虑。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与自然灾害相交织的是对社会政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作为文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如无道国,而水冒城郭:与其生活在一个无道的国家,不如选择无忧无虑的生活;此处水患成了无道政权的象征。
- 岂敢问天灾,但惭为政恶:不敢去询问天灾的原因,心中只感到为政者的恶劣而羞愧。
- 湍回万瓦裂,槎向千林阁:描写水流的狂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法挽回的破坏。
- 独此怀百忧,思归卧云壑:表现出诗人因灾难而感到的无奈与忧愁,渴望回归自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灾比作无道的国家,形象地表达了政治与自然的联系。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和意境相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水流如同有意识的存在,以湍急的姿态冲击万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水灾,反映了诗人对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注,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自然的力量与无情,亦是政治混乱的隐喻。
- 城郭:代表人类的文明与家园,遭受破坏。
- 百忧:内心的各种忧虑,体现了诗人的复杂情感。
- 云壑:象征归属与宁静的自然,反映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无道国”是指什么?
- A. 有道的国家
- B. 没有明主的国家
- C. 和平的国家
-
诗人对天灾的看法是什么?
- A. 询问天灾的原因
- B. 感到羞愧于政恶
- C. 认为灾难无关紧要
-
“怀百忧”中的“百忧”指的是什么?
- A. 对未来的乐观
- B. 内心的种种忧虑
- C. 对家乡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杜甫与梅尧臣同样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杜甫在《春望》中表现出对国家动荡的愁苦,而梅尧臣则通过水灾描摹了自然与政治的联系,二者的作品都流露出强烈的忧国情怀,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前者更显沉痛,后者则在自然灾害中显现政治批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相关文学批评文章与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