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白莲)》
时间: 2025-01-04 08:44: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白莲)
作者: 王沂孙 〔宋代〕
淡妆不扫蛾眉,为谁伫立羞明镜。
真妃解语,西施净洗,娉婷顾影。
薄露初匀,纤尘不染,移根玉井。
想飘然一叶,飕飕短发,中流卧浮烟艇。
可惜瑶台路迥。抱凄凉月中难认。
相逢还是,冰壶浴罢,牙床酒醒。
步袜空留,舞裳微褪,粉残香冷。
望海山依约,时时梦想,素波千顷。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位女子淡妆未施,眉目间流露出羞怯,为了谁在镜前伫立?她如真妃般善解人意,似西施般洁净,轻盈地回望自己的身影。薄薄的露水刚刚均匀,身上没有一丝尘埃,移步至玉井边。仿佛一片轻盈的叶子,微风中飘荡,悠然地在烟雾缭绕的船上卧着。可惜那通往瑶台的路途遥远,在冷冷的月光下难以辨认。相逢时,依旧是冰壶浴罢,醒来后坐在牙床上。步袜轻轻留下,舞裳微微褪色,粉香依然冷淡。远望海山依稀可见,时常在心中梦想,波澜起伏的素波千顷。
注释
字词注释:
- 淡妆:轻淡的妆容。
- 蛾眉:形容女子的眉毛如蛾般弯曲。
- 真妃:古代美人的比喻,指美丽温柔的女子。
-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象征绝世美女。
- 玉井:比喻清澈的水源,象征纯洁。
- 瑶台:神话传说中的仙境,象征遥远的理想境地。
典故解析:
- 西施和真妃:这两位女性都是古代美人的象征,诗中提到她们,强调了诗人所描绘女子的美丽与气质。
- 瑶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瑶台常常被用来象征仙境或理想的栖息地,暗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沂孙,字子如,号芳洲,宋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丽婉约。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女性之美,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水龙吟(白莲)》创作于宋代,正值诗词繁盛期,社会上对女性的美丽、气质和情感表达有着浓厚的兴趣。诗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和对女性温柔细腻情感的欣赏。
诗歌鉴赏
《水龙吟(白莲)》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深刻理解和细腻的情感。全诗以淡妆的女子为主线,传达出一种优雅而又隐秘的美感。诗中多次提到古代美人,如真妃和西施,暗示了女子的绝世风华和难以企及的理想。
诗的开头以“淡妆不扫蛾眉”为引,表现了女子的羞怯与矜持,接着通过“真妃解语”和“西施净洗”将她与古代美人相提并论,彰显其独特之美。后面的意象如“薄露初匀”、“移根玉井”,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新而淡雅的氛围,进一步突显了女子的纯净与高雅。
而“可惜瑶台路迥”则引入了对理想境地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一句“素波千顷”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也象征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女性美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既温柔又蕴含哲思的情感,体现了王沂孙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美的敏感捕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淡妆不扫蛾眉:女子妆容轻淡,眉目间流露出羞涩。
- 为谁伫立羞明镜:她在镜前伫立,心中思念的人是谁?
- 真妃解语,西施净洗:她如真妃般能解人意,似西施般洁白无瑕。
- 娉婷顾影:轻盈的身姿回头顾影,自赏其美。
- 薄露初匀,纤尘不染:薄薄的露水刚刚均匀,身上没有一丝尘埃。
- 移根玉井:她轻移步伐,来到象征纯洁的玉井旁。
- 想飘然一叶,飕飕短发:想象自己如一片轻盈的叶子,随着风飘荡。
- 中流卧浮烟艇:在烟雾缭绕的小船上安然卧着。
- 可惜瑶台路迥:可惜通往理想境地的道路遥远。
- 抱凄凉月中难认:在冷冷的月光下,难以辨认方向。
- 相逢还是,冰壶浴罢:再次相逢时,刚浴罢的清新感。
- 牙床酒醒:坐在床上,酒醒后仍沉浸在思念中。
- 步袜空留,舞裳微褪:轻盈的步伐留下空袜,舞裙渐渐褪色。
- 粉残香冷:香粉的气息逐渐消散,变得冷淡。
- 望海山依约:远望海山,依稀可见。
- 时时梦想,素波千顷:时常心中梦想着无边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真妃解语,西施净洗”形象地比喻女子的美丽和智慧。
- 对仗:如“步袜空留,舞裳微褪”,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女性形象为核心,表达了对美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淡妆:象征自然和朴素的美。
- 蛾眉:代表女性的柔美与含蓄。
- 玉井:象征纯洁和理想境地。
- 瑶台:象征遥远的理想和梦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女子的羞怯?
- A. 真妃解语
- B. 淡妆不扫蛾眉
- C. 望海山依约
-
诗中提到的“西施”主要象征什么?
- A. 聪明
- B. 美丽
- C. 努力
-
“可惜瑶台路迥”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无奈
- C. 幸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王沂孙的《水龙吟(白莲)》在意象上更为清新细腻,情感上则更显深邃和哲思。两者均表现了对女性美的赞美,但王沂孙更加注重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而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感情的细腻变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沂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