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扫芳林》
时间: 2025-01-19 15:53: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六子·扫芳林
作者: 王沂孙 〔宋代〕
扫芳林。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
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
晚窗自吟。沈沈。幽径芳寻。
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
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
宝钗虫散,绣屏鸾破,
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
料如今。门前数重翠阴。
白话文翻译:
在芳林中扫落花,几度风雨,春天的鸟儿匆匆老去。
渐渐的细雨湿透衣裳,初生的嫩凉随扇子而来。
在晚窗前我自吟诗,心情沉沉,幽静的小径上寻芳。
昏暗的云霭中,青苔的香气透过净帘,
稀疏的竹影深深映在庭院里。
轻轻地淡去蛾眉,早晨的妆容懒得去打理,
宝钗虫散,绣屏鸾破,
那时暗水和云一起泛起酒香,空山留月伴我听琴。
想来如今,门前依旧有层层翠阴。
注释:
字词注释:
- 扫芳林:扫落花的林子。
- 匆匆老尽春禽:春天的鸟儿匆匆老去。
- 嫩凉随扇初生:初生的嫩凉随扇子而来。
- 沈沈:形容心情沉重。
- 晻霭:阴暗的天气。
- 苔香帘净:青苔的香气透过干净的帘子。
- 谩淡却蛾眉:轻轻淡去的眉妆。
- 宝钗虫散:指宝钗上的虫子散落。
- 绣屏鸾破:绣屏上的鸾鸟破损。
- 暗水和云泛酒:暗淡的水面和云彩一起泛起酒香。
典故解析:
- 蛾眉:形容女子的眉毛,诗中暗指女子的妆容。
- 宝钗:古代女子佩戴的饰物,象征富贵与美丽。
- 绣屏:古代装饰用的屏风,象征家居的雅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沂孙,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其清新婉约的词风著称。王沂孙的词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的抒发,风格细腻,常常融入生活的点滴细节。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代,正值王沂孙创作的巅峰期。诗中描绘的春日景象,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同时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八六子·扫芳林》是一首充满生动细腻描写的词作,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开篇以“扫芳林”引入,直接展现了春天的主题,几番风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无常与短暂。接着,诗人用“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描绘出春雨的细腻与清新,衣物被细雨滋润,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
在描写的过程中,诗人展现出了一种沉静的心态,“晚窗自吟”传达出一种独处的安逸与自我反省的氛围。接下来的“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则通过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环境,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宁静而雅致的空间中。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诗人通过对女子妆容的淡化,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懒散与随意,反映了对春日美好的留恋与无奈。
最后的“空山留月听琴”一联,意象独特,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音乐的热爱。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以及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感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扫芳林:开篇点题,营造出春天的气息。
- 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表现春天的无常,鸟儿的匆匆老去暗示时间流逝。
- 渐薄润侵衣不断:细致描写春雨,表现温暖的气息。
- 嫩凉随扇初生:传达初生的嫩凉,给人清新感受。
- 晚窗自吟:表现诗人独处时的情感。
- 沈沈:形容心情沉重,暗示对过去的追忆。
- 幽径芳寻:传达一种寻美的向往。
- 晻霭苔香帘净:描绘幽静的环境,营造出宁静氛围。
- 萧疏竹影庭深:展现出庭院的深邃与幽静。
- 谩淡却蛾眉:描绘女子的妆容与心情的懒散。
- 晨妆慵扫:表达对生活的随意态度。
- 宝钗虫散、绣屏鸾破: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 当时暗水和云泛酒:表现过去的美好回忆。
- 空山留月听琴:传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料如今:对比现在的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描写来比喻人生的无常。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词在行句上体现了对仗之美,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林: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的美好。
- 春禽:象征青春与活力。
- 嫩凉:代表春天的气息,传达清新感。
- 幽径:象征宁静与内心的探索。
- 竹影:象征清幽与雅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扫芳林”指的是什么?
A. 扫落花的林子
B. 春天的气息
C. 诗人的家园
D. 青苔的香气 -
“晨妆慵扫”描述的是谁的状态?
A. 诗人的妆容
B. 女子的妆容
C. 春天的景象
D. 竹子的影子 -
整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热爱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D. 对音乐的向往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现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春天的眷恋,但李清照的词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水调歌头》:苏轼的作品中同样展现了对时光的思考,但更注重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研究》
- 《王沂孙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