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17 09:10:54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挪梅蕊打肩头。

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

云澹澹,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

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背立盈盈故作羞,
手挪梅蕊打肩头。
欲将离恨寻郎说,
待得郎归恨却休。
云澹澹,水悠悠,
一声横笛锁空楼。
何时共泛春溪月,
断岸垂杨一叶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日的情景中,背对着人故作羞涩,手轻轻拨动梅花的花蕊,似乎在等待着她心爱的人归来。她想要把自己的离愁别恨诉说给他,但又觉得等到他回来时,这些恨意便会消散。天空云淡,水流蜿蜒,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似乎锁住了空旷的楼阁。她在想,何时能够和心爱的人一起在春天的溪水上泛舟,岸边的垂柳下漂浮着一只小船。

注释:

  • 盈盈:形容女子的身姿轻盈优美,显得十分娇羞。
  • 梅蕊:梅花的花蕊,暗示春天的气息。
  • 离恨:指因离别而产生的相思之苦。
  • 横笛:一种乐器,音色悠扬,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 春溪月:春天的溪水和明月,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浪漫的情景。
  • 断岸垂杨:岸边的垂柳,画面意境柔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纳兰性德(1655-1705),字容若,号潇湘子,满族人,清代诗人,以词作著称。他是清初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文风清新而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纳兰性德人生的中期,个人生活经历、政治动荡及家庭背景使其在创作中表达出深刻的离愁别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诗中展现了一幅春日的美景,描绘了女子的思恋之情。开篇描写女子背对着人,故作羞涩,展现出一种柔弱而又倔强的形象。手挪梅蕊的动作,既是对春天的呼应,也是对心中情思的细腻表达。

接下来的“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句,深刻体现了离别的苦楚。她想对心爱的人倾诉自己的思念,却又因期盼他的归来而忍住。这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也折射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烘托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云澹澹,水悠悠”描绘了一个恬静的环境,笛声的响起更是为此情此景增添了几分忧郁。最后一句“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则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与期待,渴望与爱人共度美好时光,形成了诗歌情感的高潮。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背立盈盈故作羞”:女子轻盈的身影背对着人,故意做出害羞的姿态。
    • “手挪梅蕊打肩头”:轻轻拨动梅花的花蕊,似乎在无意中传达思念。
    • “欲将离恨寻郎说”:想向心爱的人倾诉自己的离愁别恨。
    • “待得郎归恨却休”:期盼他归来,心中的恨意也会随之消散。
    • “云澹澹,水悠悠”: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
    • “一声横笛锁空楼”:悠扬的笛声在空楼中回荡,增添了孤独感。
    • “何时共泛春溪月”:期待与爱人一起享受春天的美好。
    • “断岸垂杨一叶舟”: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意境,象征爱情的浪漫。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愁比作云水,表现出惆怅的氛围。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词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音韵美。
  •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题围绕着思念与期待,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在离别中产生的苦恼和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憧憬。

意象分析:

  • 梅蕊:象征着春天和爱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云与水:代表着自由、宁静与思考,呼应了诗中情感的波动。
  • 横笛:象征孤独和思念,音乐的悠扬与情感相交融。
  • 春溪月与垂杨:象征着爱情的浪漫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背立盈盈故作羞”中的“盈盈”意指: A. 轻盈优美
    B. 忧愁
    C. 勇敢

  2. 诗人希望与爱人一起: A. 游山玩水
    B. 共享春溪月
    C. 读书写字

  3.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 A. 琵琶
    B. 横笛
    C. 二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爱情与离别的思考。李清照的词常以细腻的情感和婉约的风格见长,纳兰性德则在清新的自然描写中融入深厚的思念,显示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纳兰性德诗词全集》
  • 《清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