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好·雁贴寒云次第飞》
时间: 2025-01-01 12:22: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雁贴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
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
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别离。
白话文翻译:
大雁依次贴着寒冷的云朵飞行,向南飞去却仍然怨恨归来的时刻太晚。谁能骑着瘦马走过关山,正值西风吹拂鬓发的时候。人影渺渺,思念依依,周围再也没有芳香的树木和乌鸦的啼鸣。只好把窗前的月光轻轻扫去,留给今天的离别照耀。
注释:
- 雁贴寒云:大雁紧贴着寒冷的云飞行,描写了秋冬季节的景象。
- 怨归迟:怨恨归来的时间太晚,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惋惜。
- 瘦马:指骑马的人,形容马瘦弱,象征艰难的旅途。
- 关山道:指艰险的山路,表现出旅途的艰辛。
- 西风扑鬓时:西风吹拂着鬓发,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临近。
- 人杳杳:指人影渺小,形容孤独。
- 思依依:思念情深,形容对离别的深切怀念。
- 芳树:指美丽的树木,象征美好的环境。
- 乌啼:乌鸦的鸣叫,通常与哀愁相关。
- 扫黛窗:指清扫窗前的黑色月光,象征离别的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柳泉,满族人,清代著名词人。他的词风清新婉约,情感细腻,常表现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色,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于中好·雁贴寒云次第飞》创作于清代,正值纳兰性德个人生活的困扰与情感的波动,诗中所描绘的离别情景与他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与离别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秋冬季节为背景,通过对大雁飞南的描写,揭示了离别的愁苦与思念之情。开篇即以“雁贴寒云”引入,展现出大雁在寒冷云层上空的孤独飞行,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的向往。接着提到“怨归迟”,既表达了对归来的期盼,又暗含了离别的不甘。
“谁能瘦马关山道”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辛与人生的无奈,诗人以瘦马象征自己在逆境中的挣扎,展现出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后两句“人杳杳,思依依”则描绘了孤独的状态,思念的情感愈发浓烈,令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
最后两句“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别离”则通过月光的意象,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月光的清冷与离别的情景相结合,使得整首词在细腻的情感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是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雁贴寒云次第飞:描写大雁在寒冷的天空中依次飞行,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向南犹自怨归迟:大雁向南飞,却仍在抱怨无法及时归来,表达对离别的无奈。
- 谁能瘦马关山道:问谁又能骑着瘦马走过崎岖的山路,暗示旅途的艰辛。
- 又到西风扑鬓时:西风吹拂鬓发,象征着时光飞逝与离别的临近。
- 人杳杳,思依依:形容人影渺小,思念愈发深切,渗透出孤独感。
- 更无芳树有乌啼:周围不再有美丽的树木和乌鸦的鸣叫,象征失去的美好。
- 凭将扫黛窗前月:将窗前的月光轻轻扫去,暗示对离别的无奈与忧伤。
- 持向今朝照别离:留给今天的离别照耀,增强了离别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大雁比作离别的象征,暗示情感的迁徙。
- 拟人:用“怨”来描绘大雁的情感,使得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连接。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对仗上十分工整,增强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象征离别与思念,常与迁徙、孤独的情感相关。
- 寒云:代表寒冷与孤寂的环境,增强了离别的氛围。
- 西风:象征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乌啼:与哀愁相关,强化了离别的悲伤情感。
- 月光:象征思念与孤独,清冷的月光衬托出离别的阴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雁贴寒云”的意思是?
- A. 大雁飞得很高
- B. 大雁在寒云中飞行
- C. 大雁在春天归来
-
“谁能瘦马关山道”中“瘦马”象征什么?
- A. 旅途的艰辛
- B. 自然的景色
- C. 快乐的心情
-
诗中提到的“西风扑鬓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离别的愁苦
- C. 归来的喜悦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思恋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情感细腻。
- 《水调歌头》:描绘了对月的思念,与《于中好》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