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作者: 纳兰性德 〔清代〕
萧萧几叶风兼雨,
离人偏识长更苦。
欹枕数秋天,
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
泪与灯花落。
无处不伤心,
轻尘在玉琴。
白话文翻译:
几片树叶在风雨中飘落,
离别的人更加感到长久的痛苦。
我轻倚在枕边,数着秋天的日子,
窗外的蟾蜍早已开始低吟。
夜晚寒冷,薄被惊动,
泪水伴着灯下的花瓣一同滑落。
无处不感到伤心,
轻微的尘埃在我的玉琴上飘荡。
注释:
字词注释:
- 萧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声音,意境凄凉。
- 偏识:特别感受到。
- 离人:指离别的人。
- 欹枕:斜靠在枕头上。
- 蟾蜍:指青蛙,古时常用以象征夜晚。
- 寒惊:寒冷使人惊醒。
- 灯花:灯下的花,象征着孤独和伤感。
- 轻尘:微尘,象征着忧伤和无奈。
典故解析:
- 蟾蜍: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夜晚的孤寂与思念。
- 玉琴:古代乐器,象征着文人雅士的情趣与感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因其词作典雅清丽而著称,深受后世喜爱。他的一生多有不幸,尤其在感情方面,曾经历多次离别与痛苦,这些经历常常成为他创作的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纳兰性德经历离别与孤独之时,表达了他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与无奈,融入了秋天的萧瑟与寒冷的夜晚,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诗歌鉴赏: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这首词以“风雨”、“离人”、“秋天”等意象为载体,深刻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痛苦。开篇便以“萧萧几叶风兼雨”引出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映衬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接着提到“离人偏识长更苦”,进一步揭示了因离别而来的深切感受。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层层递进,从自然景象到个人情感,展现出一种悲凉的美感。
词中“欹枕数秋天”,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思念,仿佛每一个秋天都在提醒着他失去的东西。而“蟾蜍下早弦”则巧妙地将夜晚的情景与内心的孤独结合,夜晚的寒冷使得人更加感到孤寂与无助。最后的“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将情感推向高潮,轻尘的飘落,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内心的悲伤无处不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悲伤与对往昔的怀念。情感真挚而深刻,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萧几叶风兼雨: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风雨交加,带着悲凉的气氛。
- 离人偏识长更苦:离别的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漫长与痛苦。
- 欹枕数秋天:轻倚在枕头上,默默数着秋天的日子,表现出孤独的状态。
- 蟾蜍下早弦:蟾蜍在夜晚低吟,进一步渲染了孤寂的氛围。
- 夜寒惊被薄:寒冷的夜晚使得薄被更加让人感到无助。
- 泪与灯花落:泪水与灯下的花瓣同时落下,象征着悲伤的流淌。
- 无处不伤心:无论在哪里,都能感受到伤心的情绪。
- 轻尘在玉琴:轻微的尘埃落在琴上,象征着内心的无奈与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借用“萧萧”与“风兼雨”比喻心情的凄凉。
- 拟人:蟾蜍的低吟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泪与灯花落”,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与内心的孤独,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作者在离别后的深切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着凄凉与不安,反映内心的痛苦。
- 离人:代表着思念与距离。
- 秋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蟾蜍:夜晚的孤独感。
- 泪与灯花:悲伤与孤独的结合。
- 轻尘:象征着无奈与岁月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离人”指的是谁? A. 自己
B. 爱人
C. 朋友
D. 家人 -
“萧萧几叶风兼雨”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天气? A. 晴天
B. 风和日丽
C. 风雨交加
D. 雪天 -
诗中“无处不伤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失落与孤独
C. 愤怒
D. 无所谓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与孤独。
- 白居易《长恨歌》:对爱情的追忆与思念。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离别的感伤,但李清照的词更偏向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而纳兰的词则更突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纳兰词集》:收录纳兰性德的多首词作,分析其创作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分析与解读,适合深入学习古诗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