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雨》

时间: 2025-01-06 05:13:38

两脚射淮鸣万镞,跳点起沤鱼乱目。

湿帆远远来未收,云漏斜阳生半幅。

意思解释

淮雨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两脚射淮鸣万镞,
跳点起沤鱼乱目。
湿帆远远来未收,
云漏斜阳生半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淮河的雨景和渔民的生活。诗中说两只脚踩在淮河边,弓箭射出万箭声,水面上的鱼因飞溅的水花而惊动;远处的湿帆船似乎还未归来,天空的云层透出斜阳,只洒下半幅光影。

注释:

  • 两脚: 指站在淮河边,可能是渔民或捕鱼者。
  • 射淮鸣万镞: “射淮”意为在淮河边射箭,发出万箭齐鸣的声音,表现出水面波动的热闹场面。
  • 跳点起沤鱼乱目: “跳点”指水面被打扰,鱼因水花而慌乱,形成“乱目”的景象。
  • 湿帆: 指沾湿的渔船,暗示着天气的湿润。
  • 云漏斜阳: 意指云层稀薄,透出斜斜的阳光,形成了一幅如画的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圣俞,号香涛,宋代诗人,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生活。他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对自然有着细腻的观察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经济繁荣和社会变迁时期。诗人用描绘淮河的雨景和渔民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动景象和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淮雨》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呈现了一个雨后的淮河岸边的场景。首联“两脚射淮鸣万镞”展现了一种生动的意境,读者能感受到水面被箭矢打破的瞬间,万箭齐发的声音仿佛在耳边回响。接下来的“跳点起沤鱼乱目”,则将目光转向水中的鱼,表现出其因波动而乱逃的情景,生动而富有动感。

诗的后半部分“湿帆远远来未收”,则通过远处的湿帆船,传达了渔民们的辛劳与不易,同时也隐喻着生活的持续与坚持。最后“云漏斜阳生半幅”,通过描绘天边云层透出斜阳,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给人以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景,更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蕴含着自然与人、生活与工作的密切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脚射淮鸣万镞: 描绘了渔民在淮河边捕鱼时的情景,表现出捕鱼的热闹与活力。
  • 跳点起沤鱼乱目: 水面受扰动,鱼群慌乱,进一步展现了捕鱼的动态美。
  • 湿帆远远来未收: 描绘渔民在雨后归来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的辛勤与努力。
  • 云漏斜阳生半幅: 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云漏斜阳”形象地描绘了光影的变化。
  • 对仗: 诗中上下句有良好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淮河边的雨后景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渔民的辛劳,以及生活的美好。诗中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淮水: 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和渔民的生计。
  • 箭声: 传达出一种生动的场面,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互动。
  • 湿帆: 暗示渔民的工作与生活状态。
  • 斜阳: 代表时间的流逝,带有一种惆怅与美好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淮雨》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梅尧臣
    • C. 李白
  2. 诗中“云漏斜阳生半幅”描绘了什么景象?

    • A. 夕阳西下
    • B. 早晨的雾霭
    • C. 风雨交加
  3. 诗中提到的“湿帆”指的是?

    • A. 没有回来的船
    • B. 刚刚出航的船
    • C. 已经归来的渔船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的《淮雨》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写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人和自然的活动,后者则更注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