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桃春 己亥元旦
烛消香透晓来天。
东风入绣帘。
一声恭祝画堂前。
椿萱眉寿添。
调凤律,献羔筵。
斑衣学古贤。
融融春色报丰年。
书云忮睹先。
白话文翻译:
烛光渐渐熄灭,香气透过晨曦飘入天空。
东风轻轻吹入绣帘之中。
一声恭贺的祝福在画堂前响起。
椿树和萱草的寿命都增加了。
根据古韵调理乐曲,献上羊羔的盛宴。
斑衣(古代文人服饰)仿效古代贤人。
春天的色彩融融展开,预示着丰收的年景。
书中云云,先贤的教诲令人铭记。
注释:
字词注释:
- 烛:蜡烛,古代照明工具。
- 香透:香气透出。
- 绣帘:绣花的帘子,通常用于装饰。
- 恭祝:恭敬的祝贺。
- 椿萱:椿树和萱草,二者常被用作祝寿的象征。
- 调凤律:调和乐曲,凤是古代乐器的象征。
- 献羔筵:敬献羊羔的盛宴,寓意吉庆。
- 斑衣:古代文人所穿的衣服,象征学识与品德。
- 融融:形容春色温暖和煦。
典故解析:
- 椿萱:在古代文化中,椿树象征长寿,萱草意为忘忧,二者常用在祝寿诗中。
- 调凤律:古代乐曲的调和,象征和谐的社会和家庭。
- 书云忮睹:提到的书籍可能是指儒家经典,强调学习和继承古代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尚憙,清代诗人,以作品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其诗风清新,善于描写四季变化和人情冷暖,常融合古典文化元素。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己亥年元旦,正值春节前后,表达了对新年的祝愿和对生命的敬重。元旦是辞旧迎新的日子,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传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诗歌鉴赏:
《碧桃春 己亥元旦》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祝福的诗作。开篇以“烛消香透晓来天”描绘了清晨的宁静,烛光暗淡,香气四溢,暗示着新年的到来。紧接着,“东风入绣帘”展现了春风的温柔,仿佛在送来新年的祝福。
诗中“椿萱眉寿添”体现对长寿的祝愿,传统文化中椿树与萱草均为祝寿的象征,传递出对亲友的美好祝福。“调凤律,献羔筵”则进一步渲染出节日的隆重与喜庆,古乐的调和与丰盛的宴席相结合,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最后两句“融融春色报丰年,书云忮睹先”则将自然与人文结合,暗示着春天的到来意味着丰收的希望,并提到先贤的教诲,显示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更融合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烛消香透晓来天:描绘了夜晚的结束与清晨的到来,烛光熄灭,香气弥漫,暗示新年开始。
- 东风入绣帘: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拂动帘子,带来温暖与生机。
- 一声恭祝画堂前:祝福的声音响起,营造出节日的气氛。
- 椿萱眉寿添:祝愿亲友长寿,表达对生命的珍视。
- 调凤律,献羔筵:展示节日的盛情,古乐与美食的结合,象征和谐与祝福。
- 斑衣学古贤:提到古代文人的风范,表示对传统文化的推崇。
- 融融春色报丰年:春天的到来象征着丰收的希望,预示未来的美好。
- 书云忮睹先:强调学习和继承古代智慧,表现出对文化的敬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比作温柔的祝福,形象生动。
- 对仗:如“调凤律,献羔筵”,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色“融融”,赋予春天以生动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新年的到来,表达对生命的祝福、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迎接未来,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烛:象征光明与希望。
- 东风:象征春天与新生。
- 椿萱:长寿与幸福的象征。
- 羔筵:庆祝与丰盛的象征。
- 斑衣:古代文化与智慧的象征。
- 春色:生命与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东风入绣帘”的意思是: A. 春风轻柔吹动帘子
B. 风刮得很大
C. 绣帘被风吹走
D. 东风没有影响 -
“椿萱眉寿添”中“椿萱”指的是: A. 祝福
B. 椿树与萱草
C. 美食
D. 古人 -
诗中提到的“献羔筵”意指: A. 献上丰盛的宴席
B. 祭祀用的羔羊
C. 羊肉汤
D. 羊的舞蹈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 《元日》——王安石
诗词对比:
- 《春晓》与《碧桃春》均以春天为主题,前者更多描绘春天的景象,后者则结合了节日祝愿。
- 《元日》表现了新年的喜庆,与《碧桃春》相似,均传达了对新年的期盼与祝福,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辞典》